也许是变化太大,也许是喜事来的太突然,10月7日,柳传政在济南市天桥长祥中医诊所病房彻夜难眠。
柳传政女儿因脑瘫导致左胳臂高举了40年,经宫氏脑针发明者宫长祥治疗5次之后,于7日傍晚自然放了下来,第一次独自能用双手端起饭碗,第一次独自用双手端起杯子把水喝到口中。这些在常人看来极其简单的动作,柳传政父女却整整等了40年。
柳传政家住武汉市汉阳区,今年67岁,是一位退休的警察,老伴退休前在当地司法系统做会计。大女儿柳燕出生于年6月,出生时早产,成长中发现不正常,开始治疗,6岁时才确诊脑瘫。按当时计划生育政策,要了二胎,二女儿很健康,现已37岁,结婚成家。
在柳传政的手机里,保存着柳燕幼年时两张泛黄的照片,半身照和全身照,都是高举着左臂。更触目惊心的则是今年9月19日,拍摄于武汉家中室内走动的一段视频,画面中穿着蓝色上衣的刘燕,左胳臂僵硬垂直地高高举着,右胳臂僵硬地平放在腰间。“40年了,就这一个姿式”,柳传政叹道。
为给柳燕治病,这40年跑医院,西医、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各种治疗手段都用过,钱花了无数,效果不理想,柳燕的左臂就这么一直举着。
好在柳燕的智力正常,8岁时,曾送她上学,老师特意安排她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可是没几天,老师让领回来。“她高举着左臂,时间长了身体失衡,在板凳上就滑下来,还有右手五指扭曲,无法握笔”,柳传政说。
柳燕吃饭喝水等日常生活全靠家人照顾,睡觉怎么办?只能把她的左胳臂压在左侧背部,让她别翻身,有时也用布条缠住。由于她左手高举,腿也残疾,身体不能平衡,走路很容易发生磕碰和摔倒,无奈之下,柳传政只好白天把女儿的双手绑起来,给她喂饭时,防止打翻饭碗,还要把她双手反绑背后。为不勒手腕,柳传政挑选使用了较宽幅的黄色绸缎,尽管这样,每天要绑女儿时,柳传政和家人心如刀绞。
柳传政和老伴随着年事增高,考虑到柳燕的未来,更加忧心忡忡。
9月17日,柳传政从媒体上看到了宫氏脑针的介绍,心头一亮。他要在第10个“世界脑瘫日”来临之际,带女儿来。10月2日晚乘火车到达济南。
10月3日上午,柳传政领着身材瘦小、双手用黄绸布绑着的柳燕,踏进天桥长祥中医诊所,由宫长祥开始诊断治疗。
年10月7日,是治疗的第5天,而这一天也注定会让柳传政父女永远难忘。上午进行了第5次针疗,下午柳燕感觉背部有些力量,能挺直,右胳臂前端比以前灵活一些,左胳臂不那么僵硬了。
晚上6时30分许,柳燕试探着把左臂放下,重复了几次,没有不适感,不再上举;
晚7时05分,她有了自主端碗的意识,慢慢端起一只不锈钢饭碗,滑落;
7时15分~7时40分,反复多次练习;
7时45分,两手成功端起不锈钢水杯,独自喝下了第一口水。
7时55分,两手稳稳地端起圆形不锈钢饭碗,第一次放到嘴边。
整个过程,柳燕一直开心地笑着。柳传政也笑了,笑着笑着流了泪,含泪用手机拍下了这段视频,这是幸福的泪啊,40年了,为了这一刻,他等了整整40年。他深知女儿这种痉挛型脑瘫治疗的难度,且病程又长,医院,用过那么多方法都没奏效。
几天来,柳传政把女儿治疗的好消息奔走相告,他把视频发给所有的亲友,发给诊所的每个患者家属看,他重复地说着:“几十年渴望着女儿能有自理能力,今天终于初步实现了,好象做梦一般”,“感恩宫大夫,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
现柳燕仍在第一个疗程的治疗中。
宫氏脑针:探索治疗“五瘫”
宫氏脑针是由宫长祥独创的一项崭新医疗成果。其理论及技术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证,被列为高新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是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整理推广项目。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宫氏脑针的显著特点是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原理,对神经调衡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打破“传统禁区”,将治疗重点转到了中枢神经上,开辟一条中医治疗的新思路。
走出传统意义上“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实践中由初期以诊治脑瘫儿童为主,逐渐发展到现治疗内科、骨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
年宫氏脑针在临床科研领域又取得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有效治疗顽固性疼痛、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脑瘫、截瘫、皮肤病等多种病症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对癌症、哮喘、糖尿病、“四衰”(心衰、呼衰、肾衰、肝衰)、“五瘫”(脑瘫、偏瘫、截瘫、婴儿瘫、脑炎后遗症)等顽症,初步摸索出新的有效经验。
宫氏脑针全国统一--
(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