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她们伟大的女性,是黑夜中的一盏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zkyy.com/
文/小婷半清“你写什么是后天决定的,但是你能写好什么是先天决定的。如果我的父母是省长或者部长,那我写的一定不是这样的小说,恰恰你是一个农民,直到今天你的家里人都还在那块土地生活,你才能写这样的小说。每一个人的写作,都无法和他的出身割断开来,都无法和他青少年的经历割断开来。”——阎连科在读《她们》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作家阎连科的存在,读了《她们》之后,我一口气买了他的好几本书,优秀作家的文字总是有着迷人的吸引力,哪怕只是写上一段家长里短,都能沁人心脾。《她们》这本书是《我与父辈》的延续之作,书中并没有惊世骇俗的故事,也没有作者之前的“荒诞现实主义”的构思,有的不过是对自己成长中一些女性的回忆和记录。可就在这些看似琐粹和平凡的回忆中,我看到了这些普通女性身上耀眼的光辉。在曾经的艰苦岁月中,她们不畏困苦,她们忘我付出,她们在生活不断的磨难中还能笑对生活,看似柔弱的她们远远比男子要坚韧。她们的生活圈子很小,在那些院落土地中忙碌,在田间小路上奔波,有的一辈子都不曾离开过乡村,不曾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只是按照自己成长的轨迹,去说笑,去婚嫁,去生子,去操劳,如此就过完了一生。如此平凡的她们,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成熟,在一餐一饭之间洞悉到人情冷暖,在生生死死中明白了生活哲学,或许她们并没有文化,但她们却懂得很多真理。读完《她们》这本书,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姨婶姑嫂,她们都如书中的女性那般普通,可又实实在在地伟大着,犹如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整个家庭。1.亲情之美,是冬天里的暖火,夏天里的凉风。亲情是我们出生后得到的第一种感情,母亲的温柔,父亲的威严,手足之间的互相照顾,这些都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可以说,在我们整个成长历程中,亲情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想到故乡,想到家人,内心就自然地涌出一股暖流,能抚慰我们受伤劳累的心,也能带给我们无尽的能量。作者阎连科从小生活在豫西的一个乡村里,那时候的乡村,被贫困笼罩着,吃不饱穿不暖是每一家的常态,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只有家人之间的温情了。在《她们》一书中,写了大姐、二姐还有母亲这三位家庭中最重要的女性,她们个性不同,脾气也分好坏,但无疑都具有善良和忘我的美好品质。大姐从小就被股骨头坏死的难缠症折磨着,疼得时候恨不得去撞墙,但不疼的时候她就去读书,读了一本又一本,这些书无疑是阎连科成为作家的启蒙之路,他跟着大姐日复一日地沉醉在书的海洋中,常常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为读书,他成为了文学爱好者,也为后期成为作家奠定了基础。大姐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编成辫子垂在胸前,是一种静态的美,可大姐为了能让家人在炎炎夏日里喝上一瓶奢侈的汽水,毫不犹豫地把头发剪了,卖了,一头乌黑的头发只换来了几瓶汽水,可大姐并不觉得伤心,反而是觉得心满意足。二姐从小就成绩特别好,每次都会超过阎连科,然而在升高中那一年,根据家里的经济条件,姐弟二人中只有一人能上高中,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困难的抉择。二姐经过一天一夜的沉思,最终对作者说:连科,你去读高中,姐是女的,理应在家种地的。就这样,作者获得了读高中的机会,可他内心知道,如果没有二姐的舍己为人,他也许无法继续读书,日后他也不能顺利参军,走上了与农民完全不同的路线。手足之情,是最难得的亲情,因为是手足,所以愿意彼此帮扶,心甘情愿地去成全和扶持对方,不计回报。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女性就是母亲。母亲的一举一动,甚至她的习惯性格,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可毁灭的印记,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或者命运。作者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辈子都在土地上挥洒汗水,每年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能在过年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吃上一顿白面饺子,这就是她心中的大事。作为妻子,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长年生病的丈夫;作为母亲,她操持了几个孩子的成长和婚姻大事;作为媒人,她周旋在各个家庭之间,只想给他们配上一段美满姻缘。她虽目不识丁,可心中又有着大智慧。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每一个有建树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母亲。2.乐观之美,是苦难中最坚韧的花。作者在《我与父辈》中曾详细描写过大伯一家人的辛酸生活,一家八个孩子,加上两个大人,一共十口人。在那种艰苦年代,连吃饱饭都是问题。大伯走街串巷地去卖货,卖洋袜,倒腾水果蔬菜,可有赚有赔,日子依然过得艰难。然而,大娘却整日乐呵呵的,一年四季脸上都挂着笑,嘴里总哼着曲,春夏秋天,时时在唱着,在乐着,像一条欢乐的河流穿过沙漠,穿过戈壁,最终回到了那片绿洲一样。在她终日不绝的戏声、曲声中,她的八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后来都成家立业了。“大娘,你一辈子怎么那么爱唱啊?”“不唱,日子咋过啊!”到这时周围人才明白,原来大娘源源不断的唱,不是她真的爱唱,而是她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抵抗与坚韧,如果没有那些欢快的唱曲,她如何能熬过严寒冬日,又如何能撑过孩子们连饭都不饱的艰苦岁月呢?乐观,是沙漠中最美的花,能让人在逆境中坚持前行,能让人在贫寒中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能让人在磨难中还坚守对明天的向往。在一个大家庭中,母亲的乐观是很重要的,对孩子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读到这里,我也想起我乐观的母亲,她总是乐呵呵的,生活给了她多少磨难,她就用更多的笑容去化解,去融合。《她们》一书中,作者还写了很多很多的女性,有自己的姑姑嫂嫂,婶子姨娘等等,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女性,都有着独特的光辉。或者可以说,在那个特别贫穷的时代中,每一个幸福祥和的家庭,都少不了一个有智慧,总乐观向上的伟大女性。毫无质疑,男性虽然是家里的经济顶梁柱,但更多时候,女性的存在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她们的缝缝补补,一家人会穿不上衣服;如果没有她们的巧手,怎么能变着花样地满足孩子们对食物的欲望;如果没有她们的乐观与坚韧,怎么能在苦难突然来袭的时候,稳住人心,安然度过。相比《我与父辈》中对家族男性的描写,我更喜欢《她们》这本书里的温暖和细腻,每一个女性看似都是平凡的,可在她们的人生轨迹中,又透着不平凡的种种美好。3.婚姻之美,影响着一个人命运转折。有人说,婚姻就是一个人的第二次生命,你娶了谁,嫁给了谁,直接决定了你后半生会如何生存。这本书既然是说女性,自然也少不了作者本人与女性的交集,在结婚之前,他有着很多次相亲,每次他以为爱情就要来临的时候,总会被一盆冷水浇下来。那时他已经在部队提干,父母都希望他能早日成家立业,可爱情这种事,却无法强求,往往是轰然开始,又淡淡结束了。所有的命运都是偶然决定的,偶然和偶然相遇的结果才是必然的。经过两次失败的相亲之后,终于有个善良贤惠的女孩看中了作者,不嫌弃他家条件不好,也不嫌弃他久病的父亲,很甘愿地与他订了婚。可是,当他回到部队,听到部长对他说:“农村姑娘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你是要成为作家的人,为了你好,你还是要做个决定。”命运就是这样牵一发动全身,当作者听完部长的一席话,再回头看见对象用拼音写的歪歪扭扭的回信,他的心思就动了,他一直想摆脱农村,真正成为一个城里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个新时代,新的人生。于是,他决定破釜沉舟,写了一封长长的分手信,当然,这也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后来,当他发表过几篇小说之后,他再次相亲,遇到了一位开封姑娘,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而且比以前每一个相亲姑娘都要漂亮和娴静,兜兜转转之后,他终于遇见了最心动的爱情。后来,她们顺理成章的结婚成家,作者也把工作调回到开封这座古城,也许是新婚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也许是完美的妻子解决了他所有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全心地去创作,他真的渐渐地成为了一个知名作家了。“在我和她的婚姻中,我从中得到的太多太多了。而在她,得了什么,失了什么,有了什么样的利益和伤害,她却从来没有去想去说过。”我想,完美的伴侣总会帮助人成长的,婚后的阎连科,开始了创作的高峰。年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开始引起文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jb/11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