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境内有一个河南南水北调移民镇,堪称

湖北省境内有一个河南南水北调移民镇,堪称中国移民第一镇------再访钟祥市大柴湖

在湖北省钟祥市有这样一个镇,近8万人,说地地道道的河南南阳话,爱吃面条,爱听河南戏,每天有对开班车从河南省淅川县来往。他们就是年至年河南省淅川县由于建设丹江口水库而搬迁而来的移民。这个地方叫柴湖镇。年10月1日,因为我去采访过,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只相当于我们丹江口市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14年过去了,年,本人再次踏这片土地,只因为移民情结,只为了再见全淅林,这个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移民记录的人。

4.7万河南移民远迁大柴湖移民往事:“新建镇,几十年后还叫新建镇?还是叫柴湖镇好”---周恩来

年9月1日,为了根治汉江洪涝灾害,保汉江中下游平原的安澜;为了给新中国建设提供电力资源;为了河南南阳盆地和湖北汉江中下游地区土地灌溉;为了给三峡工程打基础;为了远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伟大构想的实现,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建设。水库所要淹没的河南、湖北38.2万人踏上了慢慢迁徙路。

年,丹江口大坝在建,淅川县城在拆除,看样子,库区人民必迁无疑。往哪里迁?人咋安置?按当时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统计,丹江口一期工程河南湖北两省需搬迁38万人,这些人将往哪里去,谁心里都没数。因为当时没有规划,没有论证,没有方案,更没有具体措施。

这时,恰巧中央在北戴河有个会议,动员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青年到边疆建设。南阳的领导们惊喜万分,灵机一动,办法有了,让淅川移民也去边疆“支边”。

年1月,南阳召开会议动员“支边”,淅川分配人。淅川县成立机构,层层召开会议,动员“支边”。当时的青年都热情都很高呀,想想能穿上军装,支援边疆建设,多光荣啊,一下子报名人。之所以报名这么踊跃,一是丹江口大坝在建,淹没是早晚的事儿,早晚都得走,晚走不如早走。二是支边政策优惠,很能吸引年轻人,且要求17-20岁,发放军大衣、军装、军被、军鞋,也算是军事化管理,很神气。三是生活所迫,当时生活困难群众吃不饱,不如出去闯一条生路。

于是,这第一批移民人,其中,男人,女人,披红戴花,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出发了。第一站送到青海西宁市,然后分三批到安置点。

年--年,河南淅川县丹江口库区先后两批人从许昌坐闷罐火车到甘肃河口,再坐汽车到西宁,再被送到青海黄南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青海海南贵南县过马营军马场、青海海西都兰县农场。

刚到青海,二三千人没地方住,住在破庙里,用土坯和木板中间一隔为二,一边男,一边女。看到这情况,这些十七八岁一二十岁的移民青年们开始想家开始伤心了,一到晚上,女的先哭,女的哭累了,男的接着哭,嚎啕大哭,撕心裂肺。

在丹江居住,海拔只有近米,搬迁到青海后,海拔米以上,如何受得了?不说生活,先说生产。在那里,这些青年们做什么工作呢?挖地开荒。冷冻的土地一撅头下去一道白印,一天又能开荒多少呢?每天要开荒7分地,完不成任务还得挨打,不让吃饭。有的受不了,跑了,管理人员开着吉普车撵,抓回来吊到庙里打,寒冷地带,再挨挨打。有的想跑回淅川,茫茫戈壁,不辨东西,你能去哪里,跑不出沙漠戈壁就有被冻死饿死的可能。第一年是军事化建制,日子还过去得去,第二年交给地方管理后日子就不是很好过了。

当时还提出“开花结果,扎根边疆干革命”,号召让男女配对,扎根边疆,留到青海。可生命都没有保障,且一心想着跑回来,谁还敢配对,所以,没有配对多少。

不到一年时间,一千余名移民因病或其他原因非正常死亡,这还只是一个地方。

艰苦恶劣的环境磨不灭一些移民的偷跑念头,他们逮住机会就偷跑,有的没来得及上路就倒下了,有的没能走出高原,倒下了,有的勉强撑到西安,命丧黄泉。据统计有多移民永远回不到家乡。他们有的春天穿着棉袄从青藏高原上讨饭走回淅川,到淅川后棉袄里面的棉花全部吃完,这还是比较幸运的,没有死。

杜黑林一家,去时三口人,返回时,妻子死在兰州,孩子在西安火车站丢失,他要饭回来成了“孤家寡人”。

王桂月,丈夫死在同仁县,长子是劳力被强行留在青海,10岁次子许昌下火车丢失,她孤独一人要饭哭泣返乡。

刘邦西的母亲从村里回信中听说青海情况后,决定千里寻子,延续香火,因为他上面四个姐姐,他是唯一男孩。他母亲央求村干部给孩子写一封信发出去,并开上证明,把家里全部粮食做成干粮,孤身一人,留下四个闺女照看家里,迈着小脚,一步三晃的出发了,翻山越岭,忍着剧痛,走了28天走到兰州火车站。由于刘邦西也早早收到信件,知道母亲要来,就利用夜里值班机会偷跑七天到西宁车站,找了三天,没见母亲,就又赶往兰州,在兰州火车站找一天没见人,又去汽车站。也许是母子连心,在兰州汽车站外一个小巷里,他看到一个褴褛的老太太身影,多么熟悉的背影,他喊了一声“娘”,母亲回头,母子相认,相拥而泣。母亲的腿已严重肿胀,她揭开母亲的腿上的绷带,母亲的腿上脚上已是血脓一片。他跪在地上抱着母亲瘦弱的身体哭泣着,母亲拍着孩子的背,拿着已看不出颜色的窝窝头让孩子吃,他饥肠辘辘就凉水一气吃了三个。然后他决定背着老娘回家,一路乞讨,走了三个月,回到了淅川,他在那边配对的媳妇年国家决定撤回移民时才回到淅川。

在无奈的情况下,淅川县委于年8月21日斗胆给南阳地委、河南省委、中央写了一封数千字的紧急报告,汇报了淅川移民在青海的情况。党中央很重视,派出调查组,经过调查,核实了情况,得出了和淅川一样的结论。中央决定,将在青海的遗留淅川移民,整体迁往条件较好的新疆。但淅川移民青海的遭遇使他们再也不敢有任何希望企望了,他们一心只想回家,回到那个生养的地方----淅川。多名移民坐在西宁火车站冰冷的站台上,静静地坐着,任凭咋说,死也不上火车。于是,紧急请示中央,中央急速下令“淅川支边移民撤回原籍。”

淅川移民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沧桑于年回到了生养的故乡----淅川。他们对大西北已不再抱有希望,他们再也不愿提起大西北,他们已被伤透了心。他们回来后,他们住在哪里?他们的家早已没了。中央和地方很重视,先后拨出专款修建房屋,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免费治疗疾病。

这是一次失败的移民。

回到淅川县,当时丹江口大坝含停工建设,他们以为不建丹江口水库了,于是就在丹江边开荒种地,搭窝棚住下来。

年,丹江口大坝恢复浇筑,移民迫在眉睫。年,河南湖北两省在武汉召开了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移民工作会议。会议认为:修建丹江口水库,湖北受益,河南省的移民就应该安置在湖北的汉江平原上。因此会上,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和河南省省委书记刘建勋达成协议:“河南包迁,湖北包安,标准统一,财政公开”。会后,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测绘队会同淅川县有关人员对丹江口库区米以下的居民区进行了测绘调查、登记,共涉及三宫殿、埠口、城关、宋湾4个区中的9个公社,79个大队,个生产队,户,人。淅川县主管移民的领导先到湖北安置区大体选点,回县后,又组织淹没区的干部再次到湖北定点,然后又选出群众代表到移民点上看点,最后达成了协议:从河南淅川分三批迁入湖北省的荆门县和钟祥县,迁入荆门县的按生产队建制,集体插入当地生产大队,迁入钟祥县的保留原村名,集中在大柴湖区安家。

河南省调拨辆汽车,运至襄樊,湖北省在丹江口、襄樊设接待站,再转运到安置区(钟祥柴湖)。移民到点后,湖北省按每人半间房屋安置,荆门县保证每人一亩熟地一亩荒地,在柴湖保证每人二亩耕地。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加上海

拔米以下返迁移民的随迁,从年到年,共有8个公社、41个大队、个生产队、户、人迁往湖北钟祥。从此,钟祥柴湖就成了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

4.7万河南淅川人移民举家迁往钟祥市大柴湖,面对的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

柴湖这个地方,年汉江发大洪水,冲跨了汉江围堤,水倒灌进去,淹死几万人,从此成为不毛之地的沼泽地。国家将低洼潮湿、虫蛇遍地、污水横流、人迹罕至的柴湖作为安置淅川丹江口库区移民区进行围垦建设。柴湖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地。“大柴湖,苇子窝,三天不割一尺多”,这是当时柴湖广为流传的一个顺口溜。

年,首批余名移民迁入大柴湖时,此处尚未围垦,移民住房十分简陋。后来,4万余名移民迁入大柴湖,人均住房仅8平方米,10间一排,低矮潮湿,移民们风趣地称之为“兵营”,其实就是窝棚。特别是雨后,室内室外到处是污水,鞋子、盆子漂在水上,鸡鸭飞到桌子上,蛇虫爬到床上,蚊蝇满天飞……

种的小麦、棉花汉江水一倒灌就熟不了。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环境,到20世纪末,柴湖仍是湖北省10个最贫困乡镇之一。

(以上参考摘自全淅林所著的<移民大柴湖>一书)

 

大柴湖正在变为“大财湖”

改革开放后,柴湖移民凭着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日子慢慢好起来。

   进入新世纪,湖北省委、省政府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入手,从振兴柴湖经济着眼,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扶贫接力赛。

  水,对柴湖移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水而迁的移民们却长期为水所困。“大柴湖,臭水窝,地下水腥臭没法喝。”由于喝的都是堰塘水或“压把井”水,钙镁、铁镁离子含量偏高,柴湖是全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因病致贫返贫的不在少数。

年5月底,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来到柴湖老自来水厂,当他看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水厂因河床改道、设备落后、日供水能力不足吨的时候,好一阵沉默。临走时,他握住余启德的手说:“柴湖饮水工程不是个小事,我会放到心上的。”

之后不久,时任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来到大柴湖,给大家带来好消息: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柴湖修建一座日产万吨水的新自来水厂,取水点就选在汉江大同码头。

湖北省决定把柴湖镇升格为副厅级经济开发区。刚成立时的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基本为零,很多群众还居住在破旧的砖瓦房里,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还有1.2万多人,想要实现振兴发展谈何容易。

年7月11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柴湖主持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办公会,他踏田埂、进农户,一身汗水地把脉问诊柴湖贫困的原因。也是在这个会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支持柴湖开放开发、振兴发展作为省级战略大力实施,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柴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沪蓉高速钟祥出口南侧,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多套移民安置房仍有淅川古建筑的韵味,配套的小学、幼儿园里书声琅琅,新城配套的龙行天下就业帮扶车间里,居住在新城的多名工人实现了“时间自由、顾家不愁、按劳取酬”的灵活就业方式,一个月可以有多元收入,商场、超市、菜市场等功能配套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沪蓉高速钟祥出口北侧,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宽阔的马路,从土地脱离出来的工人在现代化厂房里一派忙碌,“世界强”日本住友下属企业武住电装厂房里1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主要为东风本田配套生产汽车电源线束,多名工人实现了“白天上班能挣钱、晚上回家能团圆、包吃包住买保险、月薪不低元”的理想生活。

再往北走,多亩花卉智能温室很有视觉冲击感,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温室内鲜艳的红掌、白掌、凤梨供不应求,每年可生产凤梨、白掌、红掌等盆花2万盆,全国市场占有率40%以上,年均销售总额1.2亿元。湖北壹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从福建沿海引进的一家培育蝴蝶兰等名贵花卉的企业,据该公司财务总监李珍介绍,公司培育的蝴蝶兰苗每株卖到50元,可以实现亩产值万元。

眼下,大柴湖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移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有占地0亩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高端盆花生产基地,还有多家大型企业先后落户,解决了余人就近就地在家门口就业。这里还建成了余套移民安置住房,完成1.8万余名贫困群众安置。移民安置房同步配套了学校、医院、公园、商场等设施,加速了大柴湖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全淅林和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年端午节,我和母亲将家中用得上的家具及杂物打包装船,顺汉江从河南淅川起航,经湖北襄阳起坡转乘老解放牌敞篷车,颠簸了几天才到达湖北钟祥城南、汉江左岸的一片荒湖滩落脚。半个多世纪走来,仿如昨日。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移民中的一分子,我既是拓荒者,也是亲历者。为了移民精神和大柴湖情结,我虽然退休了,但我每天仍奔忙在书写大柴湖历史和大移民纪念馆建设第一线。”已年满七旬的全淅林,见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的那段历史,同时也在为建设新时代“大柴湖”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5年全淅林出版了他的《移民大柴湖》,让柴湖从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没有他的这本书,可以说就没有柴湖的今天。去年他又出版了采访几十年《柴湖移民口述史》一书。

全淅林一直梦想能建个移民纪念馆,在他多方奔走努力下,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给予了大力支持,从立项到建成不到两年。年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正式建成。全淅林将他的收藏家底全部拿出来供展。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位是以移民纪念馆为核心,以移民搬迁体验园、移民旧居展示园、移民产业示范园为延伸的综合教育基地。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柴湖振兴发展的重点工程,是首批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之一,是大柴湖经济开发区“一馆三园”的核心。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平方米,采用文字、图片、影像、雕塑、沙盘、实物等形式进行展陈。通过室内实物展陈、室外情景再现,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一馆三园”再现了“移民搬迁的系统工程”,还原了“三次搬迁的艰苦历程”,回顾了“安置初期的奋斗过程”,展示了淅川移民“自强不息的创业进程”。移民纪念馆建成后,每天接待参观干部、群众百余人,为大柴湖移民寻根问祖、寄托乡愁提供了港湾,也为传承大柴湖“舍家为国、团结奋进”的移民精神提供了载体。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北方调水六年多,亿丹江水滋润北方大地。南水北调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领袖毛泽东年提出的“南水北调”梦终于成为现实。这是造福中华民族千秋千年大计。

有些领导怕提移民,好像一提移民,移民就会上访似的。其实这是对移民精神的一种亵渎,丹江口移民在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心一意支持国家建设,没有提非分要求。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移民精神应该大力弘扬。

很多事情这不是钱的问题,移民的奉献和付出不是能以多少钱来计算的。

河南省提出“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湖北有些领导看了很不高兴,认为湖北是南水北调源头。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为建设丹江口水库,湖北省、河南省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丹江口库区各县要抱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共赢才是真理。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弘扬移民精神,把这种精神结合学党史溶入到我们发展的动力上来。这一点湖北做的不如河南,格局太小。“狗子烤火,各朝各胯下扒”,窝里狠,上级和下级争夺利益,争地盘,争夺好处,让好好的资源给浪费了。

更多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jb/8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