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31115213695112&wfr=spider&for=pc
股骨颈骨折发生后,治疗方式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采取内固定术或者髋关节置换等;在接受内固定术后,一部分患者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为何股骨颈骨折打了内固定后还是会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种坏死可以预防吗?
了解了这种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从原因上去预防。
从根源了解坏死原因
骨折后股骨头坏死与否,主要与其残存血供和代偿能力有关。我们先从解剖关系上来看一下股骨颈骨折对股骨头血运的影响。
正常成年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旋股内动脉主干之终末支外骺动脉(上支持带动脉),此动脉约2~6小支由股骨头颈交界之外上部进入股骨头,供给股骨头之外侧2/3~3/4。
其次是旋股外动脉发出的下骺动脉(下支动脉),此动脉有1~2支在股骨头软骨内下缘处进入头部,供给头内下1/4~1/2;圆韧带动脉(内骺动脉)发自闭孔内动脉,一般供给股骨头凹窝部分;来自股骨上端之骨髓内动脉无独立分支达头部。
所以,股骨头的血运主要源于经股骨颈的关节囊小动脉,且缺乏丰富的侧支循环,因而当股骨发生颈骨折、明显移位时,容易损伤血管,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可遭受损害。
据动物实验所见,头下型骨折后股骨头血流可减少83%,颈中段骨折则血运减少52%。血运残存越少,坏死的可能相应的就越大。
骨折后发生坏死的发生率较高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6%,但骨折后发生坏死的发生率约为36%,而且青壮年的发生率更高。
这是因为
青壮年需要较大的暴力才会产生股骨颈骨折,因此造成的髋臼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也比较严重,造成股骨头的血运破坏也比较大。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的对位得到恢复,软组织难以得到处理及康复,损伤后期,软组织见产生粘连,加之损伤的软组织间的纤维化/瘢痕增生,都会造成对血管及神经的进一步嵌压和压迫,进一步影响股骨头的血运,逐渐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另一方面从髋关节因素上来分析,暴力造成骨折时,大多数情况下也必然会造成“髋臼”的软骨损伤和组成髋臼三骨的分离和移位,使髋关节的“磨合"活动变成了“摩擦”活动,增加了关节磨损,使股骨头关节面遭受二次损伤和破坏。
髋臼力线的改变,使整个骨盆随之产生一定的旋转移位,使股骨头面更容易受到损伤和破坏。
此外,暴力外伤也造成髋臼切记下横韧带的损伤,破坏股骨头韧带的血运;综合来说,以下情况中,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几率较高。
注意5点
⒈股骨颈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⒉骨折处越靠近股骨头,其坏死率也越高。
⒊股骨颈骨折原始移位严重,股骨头血管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较高。
⒋骨折后复位不良,如过度内收、屈曲或外翻旋转和分离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坏死率,
⒌骨折后对位好,断端愈合好可以减少头坏死,但之后亦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
因此,在股骨颈骨折发生后,在处理骨折的同时,注意保护好周围软组织,避免对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骨折后要采取一定处理,采取一些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措施,使软组织损伤尽快修复,减少软组织周围瘢痕、粘连的形成,就能相应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几率。
而对已经出现股骨头坏死征象的患者,早期进行软组织松解及相应的改善股骨头血运、力线的手术,可控制及延缓坏死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症状。
并非所有的股骨颈骨折最终都会诱发股骨头坏死,这与骨折的位置、年龄、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但出现股骨颈骨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当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