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简介
1.1
过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学者黄灯写的一篇文章《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深有感触,她所看到一切,也正是作为既是农村女儿又是农村儿媳的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以为恋爱婚姻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曾经也以为仅凭自己的能力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无需在意配偶的薪资,也无需在意配偶的家庭条件,一个身体健康且上进的女性,在没生孩子之前,确实可以这样独立,但是从生了孩子那一刻起,你就不得不为曾经的自以为是付出代价,并且吞下自以为是的苦果。本来我想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作《跳出农门的孩子和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但是面对这么大的题目,显然我目前的笔力还不足以驾驭,于是我改成了《一个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只写自己的经历。一个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对我来说,差点付出了生命。这并非夸张。辞职之后,和老公带着孩子折腾,最终貌似生活又回到了原点,并不是我们没有折腾对,而是我们在折腾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两方家庭所赐予的很多难以承受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我们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所必须要承受的。虽然貌似回到原点,但如果问我后悔辞职吗,我的答案仍然是三个字:不后悔。从年辞职到现在的这些经历,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而且很庆幸,我没有被这些经历打倒。我始终相信,那些没有打倒你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让你变得更强大。现在,我终于有勇气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一是疏解内心的困惑,自我疗愈;二是提供一个作为典型的农村娃在城市打拼的案例,让更多有共鸣的人看到,也为当下的城乡结构改革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怎么让农村的孩子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有公平的起点,或者说城乡差距能否再缩小一些,除了在精神上知足常乐之外,能不能有些实质性的进展,譬如能不能把农村的养老体系也健全起来,让农村孩子在这一块也像城市孩子一样,无后顾之忧。我作为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始终不敢消费,每次花钱,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还在家劳作受累,觉得自己不配消费。十多年前,和上海姑妈家的表姐一起逛街,看她大把花钱,买衣服一次上千块的时候,我始终感觉自己囊中羞涩,即使当时我的工资比她还高。这种花钱的底气是没法比的,她从小衣食无忧,以后也不用担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更不用自己掏钱买房子,而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只能望尘莫及。我从生病后所有的关于故乡味道系列的写作,其实是都是为了治愈这两年的自己。即使写了那么多关于故乡味道的文章,自己心中的那个结却始终还是一个结,这个结便是我从结婚到现关于婆家和娘家那些事与非。我想通过书写,慢慢地把这个结给打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且每家的经都不同。我的经肯定不是最难念的那个,但它却极有代表性。1.2.
先从我家讲起。我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一共生了我们四个孩子,三个女孩,一个男孩,我排行老二。在我小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听父亲和别人谈论,如果我是男孩的话,他就只要我和姐姐俩孩子就行了,但是一直生到第三胎,还是个女孩,就又生了第四个是儿子才罢休。当时在我们村,像我们家这样的家庭,还有好几家,他们也都是为了盼个儿子。农村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父母这一代人,如果没有儿子,始终会感觉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母亲曾跟我们说,在还没有儿子的时候,看到人家手里抱着的胖小子,馋得眼泪哗哗的。父母那一代人的人生,所有的生活都是为了孩子,当然更多的是为了儿子,让儿子继承他们所谓的香火,再苦再累,只要自己有儿子,儿子再生孙子,这生活便有意义,否则他们即使过得再好,也觉得没有意义。这种思想不仅毁了很多盼孙子而不得的老人的身体健康,还造就了很多家庭公婆和儿媳不可调和的矛盾。1.3.
再说老公的家庭。老公父母生了一儿一女,老公是老大,还一个妹妹。公公脾气暴躁,年轻时在外当兵,复员后在县民政局谋了个小差,算是吃上了公家粮,但由于女儿超生,就被开除了公职。其实当年很多超生的人,并没有被开除公职,也没有解甲归田,这只能说明公公在单位没站住脚,没人保护。当时能吃国库粮是多好的差事啊,公公就这么不甘心地回家务了农,人生自是无限伤感,有种怀才不遇之感。婆婆是善良朴实的农村人,性子很慢,一辈子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公婆孩子少,负担小,但是在农村,能够把儿子和女儿都供到读大学,也得倾其所有。1.4.
生在孩子众多的农村家庭,又是老二的我,从小就得帮父母干各种活,小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学习,突然有一天开悟,知道要想脱离这看不到尽头的苦海,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学习。十年寒窗,终于考上大学。毕业后投靠姑妈,来到这繁华大上海,一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勤俭节约,终于在三十岁上自己买了房子(前面写过)。正所谓“赌场得意,情场失意”。只是自己打拼,从没想到要把自己嫁掉,老觉得自己的缘分还没到,我内心有自己喜欢的标准,只凭感觉,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连试着交往的冲动都没有,于是始终在“你喜欢的不喜欢你,喜欢你的你又不喜欢”中空耗时日。不过在上海,大家都是这样,周围很多大龄未婚女,也并感觉不到什么。只有过年回家时,姐姐弟弟妹妹都已结婚成家,就我形只影单,父母也催,才觉是也到了考虑结婚的时候了。正是那时候,和多年不见的老公在同学的牵线下,才走到一起。二、孩子出生2.1.
老公是我高中同学,走的美术路线,在公司做展台设计。平时寡语少言,性子慢,和婆婆性格比较像,喜安静,爱看书,闲暇爱捏些小东西,但不善交际经营。
他年才来上海,比我晚四年,之前在济南,工资本身就不高,还要还读大学时欠下的助学贷款,积蓄基本是零。
初来上海,工资也不是高。
年,在我凭自己的积蓄付得了首付款买房子的时候,他月薪也只有多块。男的本来开销就大,还要从每个月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寄回老家,帮父母翻修新房。
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交往时,他多少工资,多少积蓄,我从没问过,那时候确实不是特别在乎。
年,婚前花了一万多块给我买了首饰,在老家筹备结婚后,他还倒欠银行多块,可以说他在婚前就是一穷二白,啥积蓄也没有的人。
那时候过二人世界,虽然他赚的不多,但人踏实,我俩也聊得来,有很多共同语言,三观一致,相处起来还是比较愉快。
2.2.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年孩子出生,生活都很平静,我上班近,公司有车位,可以开车上下班。
下班后我买菜做饭,他从人民广场到小区,坐车一个多小时,有时候还加班,回来最早也要七点钟了。
即使怀孕大肚子,也没耽误我买菜做饭。
婆婆早就说好,要给我们看孩子,离预产期还有20天的时候就来了,公公在家,那二十天,甚是消停。
婆婆后来对我老公和小姑子说,那是她人生中过得最美好的二十天。
那二十天,她只做饭,还可以去公园溜达,我一直开车上下班到离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候才休产假,总想着把产假多留点放在生孩后。
当时我在天涯上记录的婆婆来了之后的情景,婆婆这个人善良好相处,如果能够一直帮我们看孩子的话,我想我们相处起来应该不会出很大问题,但世事总是不遂人愿。
2.3.
孩子如期在年5月29日到来了。
初为人母,既紧张又兴奋,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动物都有的一种本能,相信每一个已为人母的妈妈,在想起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内心都会泛滥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母爱。
孩子出生三天后,做先心筛查,发现室间隔有缺损,虽然后来在三岁左右时长好了,但在此之前,作为母亲的担忧,却一刻都没停,特别是在月子期间。
总是各种担心,忧虑大于欣喜,查各种资料,后来知道随着发育,有可能长好,才稍稍宽慰。
接下来,孩子半个月的时候,在老家的公公就开始给婆婆打电话,想让我婆婆回家。
婆婆提前来了二十天,公公从没说过让婆婆回家,这刚生了孩子十五天,就想让婆婆回家,我不知道公公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我生了儿子的话,他估计就不会这样。
后来就一天打一个电话,问我婆婆什么时候回去,吓得婆婆一看是公公的电话,连接都不敢接了。
记得有一个电话是我接的,我直接对公公说,我这还在月子里,你老打电话干么,不叫人安生。
他明说想让婆婆回家,说要种家里的地,自己身体不好,活干不过来,我说那就把地包出去,或者种上树,别种了。
仍然无济于事,他还是一个劲地打,最后没有主见的婆婆一听到公公打电话的就心慌,急得高血压头晕,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老公上班不在家,两个房间,一边躺着孩子,一边躺着婆婆,我这要做月子的人反而还要照顾起照顾月子的人,我彻底无语了。
婆婆完全可以不理睬公公的电话,就呆在这里看孩子的,但是没有主见的婆婆,一辈子被公公欺压怕了,却下不来这份决心。
我看这样确实不行,医院检查拿了些药,稳定之后,就跟老公说,不行就送婆婆回家吧,反正也快满月了。
于是就在孩子出生二十八的时候,老公把婆婆送回了老家。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他们走了之后,我抱着孩子哭的情景,月子人本来就脆弱,还要接二连三的经历这些事情。
无奈,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跟她说婆婆回家了的事情,我妈当时就决定,趁我老公回家送婆婆,把她接来呆个十天半月。
我妈来呆了十多天,看我完全没问题了,才让我姐来又给接回家的。
2.4.
而婆婆回家后,公公居然还打了她,这是后来我听二婶的弟媳妇说的。
天下竟有这种公公,我算是见识了,他当时发了疯地让婆婆回家,我猜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生了个女儿。
当时提前二十天高高兴兴地把婆婆打发来说是抱孙子的,这生完之后才十五天,就要让婆婆回去,这个逻辑我始终找不出其他原因。那时候还没放开二胎这一说,他是不是也觉得他家烟火也要断了,于是就各种闹腾。
都说女人月子里积下的仇恨,不共戴天,虽然有点夸张,但这个疙瘩确实很难解开。
婆婆回家之后,则郁郁寡欢,老是在心里想人家能看孩子,为什么我就不能看孩子,再加上面对这样一个霸道的公公,慢慢抑郁成疾。
三、抉择
3.1.
女人生孩子,说多了都是泪,不管有没有人帮忙带娃,都会觉得自己不容易,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女人就注定要开始各种蜕变,这也是女人这个物种的宿命,当然不生孩子的女人除外。
月子过完,我就自己带孩子了。
碰到省心睡觉不哭闹的孩子,是做妈妈的一种福气,可惜我没那福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月子过得比较烦心,我的情绪影响了孩子还是什么原因,孩子从半个多月开始,一到晚上9点就开始哭,最少要哭俩小时,最长会哭到凌晨三四点。
有时候即使抱着走动也是哭,放下哭得更厉害,这样一直持续到两个多月。因为孩子有室间隔缺损,又不敢放着她哭不管,怕哭背过气去,一直谨小慎微地抱着来回踱步,从卧室到客厅,再从客厅到卧室,累得我两边肋骨疼。
老公白天上班,晚上又不能让他帮忙,怕他第二天没精力,偶尔实在受不了了,才喊他起来给抱一下。
下面是给当年孩子写的记录:
但是不管多苦多累,当孩子在自己的怀抱里朝你笑的那一刻,所有的苦,所有的累,就统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3.2.
虽然每天带孩子度日如年,但一旦过去,就是弹指一挥间。
四个月产假结束,就到了我该上班的时候了。
婆婆在这四个月里又来过一次,呆了十天左右,不巧的是,一向瘦弱腰不好的公公,干活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摔到大胯,检查说是股骨头坏死。
这下婆婆彻底不能来看孩子了,要在家照顾公公。
没办法,我又给我父母打了电话,那时候还没决定辞职,看能不能让我妈来给我看孩子。
如果我妈不来帮我看孩子的话,我没有选择,只能辞职在家带娃,孩子那么小,我肯定不放心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看,但是既要养房子,又要养孩子,我不上班,就靠我老公那点工资,饭都吃不上。
也考虑过想让老公辞职,但是后来想毕竟孩子太小,他一个男人不一定能看得了。
我父母觉得我不上班,实在太可惜了,就毅然决定让我妈来帮我带孩子。
那时候我父母在老家也一直没闲着,帮弟弟弄西红柿大棚,母亲能干,顶一个壮劳力,父亲还喂个小牛犊,每年除了庄稼还能卖个万儿八千的。
弟弟家的孩子也只有两岁,当时母亲能来,我确实很感激他们。不过也暗自庆幸,母亲来看孩子,总比在家帮忙干大棚里的活轻松,父亲的小牛犊也不养了,我给他们补贴。
但是对于我弟弟和弟媳妇来说,他们却失去了得力大帮手,日子就艰难很多。第二年弟媳妇的一个远方哥哥给弟弟在临沂找了个活,他们就也不弄大棚,一家三口去市里了。
3.3.
母亲来带孩子那一年,我中午会从公司开车赶回来给孩子喂奶。
那年冬天母亲抱着穿着小花棉袄的女儿,在楼下晒太阳等我回来的那个情景,到现在还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但我知道我妈给我们看孩子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娘家乱事也一堆。
父亲脾气暴躁,也是大男子主义,一辈子被母亲伺候惯了,母亲来上海后,他自己在家也不行。
据父亲说,母亲刚来上海的那几天,他看到家里这也是母亲做的,那也是母亲做的,平常那么刚硬的一个人,居然忍不住就流泪了。
其实农村老人能舍家撇业地来给城里的儿女看孩子,真心不容易,特别是只有一个老人来,而另一个在家里的。
后来父亲也来上海呆了几天,本想给他在上海找个活干,也不回去了,但以他的脾气,肯定呆不住,另外那时候我弟弟那一季子西红柿还没弄完,他还要帮一下。
如果两个人都在这里,村里人也会说闲话,“不帮儿子反帮女儿”,就又回老家了。
第二年,五一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回老家,看着桌子上那碗父亲没吃完的碎面片,我泪如泉涌,看来父亲平时就随便整点吃,我觉得我不能再让母亲给我看孩子了。
再加上公司的新客户也挺耗费精力的,最终决定辞职,而且连老公也一起辞职。
(随便找了个老公当年做的软陶玩偶)
四、夫妻双双辞职
4.1.
像很多上班族一样,辞职的想法由来已久,上了那么久的班,厌倦了办公室,厌倦了,甚至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华和冰冷,特别想回老家去包个山头,种种树,养养鸡。
在天涯上偶然间到风舞月徘徊写的一个帖子《不如归去,在那遥远的小山村》,真是羡煞我了,原来我骨子里的农村情结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想念老家的山山水水。
有想法归有想法,但是却迟迟没有行动。
接上篇《一个读书出来的农村孩子在城市站稳脚跟到底要付出多少(三)——抉择》,孩子的到来,谁来看孩子的问题,便最终促成了辞职的决定。
人啊,做决定的时候总是难的,即使决定辞职了,也会反复考虑,犹犹豫豫,因为辞职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何况又是双双辞职,但鱼和熊掌终是不可兼得,最终还是跟随的自己的内心辞了职。
误打误撞,在外贸公司的十年(五)——辞职
4.2.
早在辞职前,我就在淘宝上开了店铺,弄过一些食品衣服,还租过人家的格子铺,但都不理想。
之前说过老公喜欢手工捏一些软陶玩偶,我给挂到网店上,居然有人要定做,然后就有一单没一单地边上班边做,也能赚个零花钱。
但如果辞职在上海,我俩还带个孩子,靠这零碎的手工订单过日子,恐怕也还是会入不敷出,就决定先回老家做做看,一来可以缩减成本,二来也可以抚慰一下我对老家山水的思念之情。
当时在天涯上的记录:
说来说去,路都是按当下走一步看一步而选的,即使同样的处境,不同的人,也会选择不同的路,未来的路谁也不知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是愚笨之人,做事情一向不是特别考虑后果,只知道当时就该这么做。
4.3.
我是帮公司忙完了大月(公司旺季)后辞职的,一直以来老大对我不错,我们工资占一半,年底奖金占一半,母亲觉得我那时候辞职,损失很大,想让我坚持到年底拿到奖再辞职,毕竟对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穷怕了的母亲来说,年底那块奖金还是很诱人的。
但我坚持七月分离职,这样忙完上一季也好交接,也算是给老大一个交代,另一个是我怕到时候自己又反悔了。
辞职后我们又在上海过渡了俩月,收拾东西,陪母亲去看了她多年的老胃病,把房子挂中介,托一个朋友给出租,直到九月份才离开上海。
回到老家后,就先住在去临沂打工的弟弟一家三口空闲的房子里,那也是我们姊妹几个和父母从小到大住过的房子和院子。
那时父亲和母亲早就搬到村北大棚边上自己建的小房子里去了。
由于持续经营,淘宝店铺的订单比我们辞职前增加了不少,忙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母亲那里,让她给帮忙照看一下,不忙就自己带。
在弟弟家住了没多久,眼看就天冷了,要继续住下去的话,还要买炭块生炉子,住习惯了楼房,又带着孩子,确实有点不适应。
一日去住在县城的姐姐家里玩,说起这些,她就让我们住她家,平时她和姐夫上班,外甥上学,白天家里没人,三室一厅的房子正好空着一间,于是我们就搬到姐姐家去了。
那段时间淘宝每个月可以接三四千块钱的订单,房子出租,还房贷,老家吃饭花钱又不多,因此也还过得去。
但是总在姐家住着也不是办法,当时手里还有个几万块钱,又把我自己交了十年的保险退了出来,凑够了一套二手小房子的首付,买了下来,搬进去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四月份了。
在县城有了自己的小房子,终于慢慢安顿下来了。
4.4.
但这时候,淘宝上的订单,却突然减少了。
之前很多人来定做微景观里面的装饰物,如小蘑菇、栅栏、小玩偶等,现在居然一下没了。原来这时网上出现了很多工厂开模做的装饰物,比我们手工的成本低很多。
少了这部分订单,就少了一大部分收入。
不过正是在做这些装饰物的时候,我了解到了多肉植物,有一个买家定制了这些装饰物,说要放到多肉拼盘里。
那时候多肉植物还相当奇缺,玩多肉植物的人还比较少。
我就开始在网上查关于多肉植物的资料,多肉植物的习性,居然发现多肉植物特别适合在山东种植,于是又查山东的多肉大棚,居然搜到临沂真有多肉大棚,在苍山县,也就是兰陵县。
于是,接下来,我们便开始了多肉大棚之路。
五、多肉大棚
5.1.
话说年4月份了解到苍山有多肉植物大棚之后,就和老公带着孩子,开车去实地考察了几次。
当时正值多肉最赚钱的时候,有多肉爱好者个人去买的;也有网上批发的,网上批发的大都是江浙一带的人;还见一个女孩子端了个筐子,拿了手机现拍现卖的,淘宝旺旺的声音响个不停。
多肉品种众多,价格高低不等,当时最便宜的景天多肉也在五块以上,很多要几十甚至上百。
因为对这种东西不是很了解,就花了两三百块先买了几颗,准备回家养养试试。
后来又在淘宝上买了点叶片,最便宜的大普货的叶片也在一块以上,很多开网店的人,其实只是阳台种植户,一个阳台就值很多银子。
有次去苍山大棚,听他们种植多肉的工人讲,他们大棚一天就卖了八九万,正拔出来晾根准备发货,是一个浙江人要的,这让我确实吃惊不小。
于是我们加紧了解多肉知识,另一方面搜集更多的资讯,淘宝上,各种网页上,最后找到百度贴吧,越来越多的信息展现在的面前,慢慢地,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卖多肉,而且肯定可以稳赚不赔。
因为本身手上就有个淘宝店,再加上还能去贴吧宣传,别人能卖,我觉得我也没问题。
5.2.
最初并没想着自己弄大棚,只想直接卖苍山这个大棚的货。
可是如果光拿货的话,要从沂南到苍山,距离也不短,每次开车跑来跑去,肯定不行。后来考虑要不就在苍山大棚附近租个房子,这样就可以像那个在大棚里卖多肉的小姑娘一样,随时可以去拍照卖。
有这个想法后,还去看了附近几套房子,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觉得不现实,毕竟还带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正是黏人的时候,另外搬来搬去,也吃不消。
思来想去,就决定自己种多肉植物。
前面说过弟弟那年一家都去临沂,西红柿大棚闲置在那里,守着这么个天时地利的条件,为啥不自己种大棚呢。
当时我们拿回去的多肉植物,谁都看不上,包括我弟弟。
父母还有乡亲都说是狼蹄脚子,山上哪里的都有,以前屋顶上也有。
虽然告诉他们多肉种类繁多,有成千上万种,他们也觉得不屑。但当我们弄来更多的品种,时间慢慢拉长,他们也慢慢被吸引了。
5.3.
于是试探着和父母说想在空置的大棚里种多肉,父母第一反应是反对,一是怕植物传销,二是这东西有人要吗,担心卖不出去。
等到秋天我开始在把多肉卖起来之后,再游说父母,他们慢慢就动摇了。
父亲说冬天先别罩大棚了,在大棚里弄个小拱棚吧,他觉得我们那点多肉,小拱棚完全可以放得下,因为罩大棚要塑料薄膜和草苫子,也是一笔开销。
但我不这么想,既然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反正都已经放弃工作要找点事情做了,为什么不搏一下呢,哪怕失败又如何呢。
小拱棚的话从晚秋到来年春天这段时间,肯定放不了多少多肉,而且我觉得这个多肉越早种植越好,晚一冬都是损失。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蒙上塑料薄膜,再加上棉被,一步到位。
还好,我这么决定了的时候,父母也就没再反对了。
接下来订好棉被,棉被来了之后,父亲带着老公和我,先把棉被提前放到棚顶上,然后第二天,一共多条棉被从棚顶徐徐放下,甚微壮观。
铺好棉被之后,又把弟弟从临沂请回来,给上卷苫机。
之前上塑料薄膜的时候就回来过一次,那次是全村找了十几个人帮忙一起盖薄膜,亲眼见识了他们是怎么在那么大一个棚上盖塑料薄膜。
(放棉被的时候,孩子爬在大棚的棉被上玩)
5.4.
一切妥当之后,就开始进货了,手里的钱都进完了,资金确实是个问题。
上海的房子还有贷款,加上县城住的那套也有点贷款,自己的房子没法再抵押贷款了。
后来姐姐说她还有个房屋抵押贷款本,可以随时去贷15W,就让姐帮忙贷出来。姐说要不先给你贷一半吧,我说都贷出来,赶紧上货把大棚铺满。
结果那15万贷款都用了,再加上我之前进的多肉,各种掰叶片砍头后也只铺满了大棚的三分之一,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普货。
从14年8月份开始,就通过网店和贴吧销卖多肉,白天种植,晚上销售。有时候等孩子睡了,半夜三更,我又起来在百度贴吧里发图,那时候精力超级旺盛,一点也不觉得累,慢慢地成交量明显增多。
最初每天用手机截图去选货,然后包好,放妹妹的店里,让她给发走。白天妹妹给登陆旺旺,守着电脑,我手机旺旺有时候不能及时回复,她就打电话和我确认。
情况比预期的还要顺利。
得知我们多肉卖得还可以之后,此时正在临沂打工的弟弟说想回来,我觉得他要是回来,能一起弄多肉也好。
但是可能我们彼此都想错了。
六、冲突
6.1.
简单说一下我这个弟弟。
我弟在家排行老小,上面三个姐姐,自小母亲疼爱,父亲打骂,可以说从小也没怎么教育好。
因为排行老小,家里的活干得比较少,没怎么尝过生活的艰辛,读到高二,不知道为啥,死活不读了,说看着父母在家受累,要回家帮父母干活。
当年我写了三封信给他也无济于事,要知道我姐当年想读高中却因为家庭困难而不能读,到他能读了,但又读不下去。
后来外出到各地打工,挣了钱就各种摆设花光,还拿了父母的钱离家出走,做过传销,人生也算是个传奇了,但唯一缺少的是踏实,老想着一夜暴富。
后来通过网络结识了我的弟媳。
那时候弟媳还是个大二的学生,但也是因为家里哥哥工作出了问题,当小学校长的父亲,用自己多年的积蓄,给儿子填了一屁股债的坑,也没更多的财力供弟媳读大学了,此时弟媳恰巧遇见我弟弟,就从学校辍学回家,和我弟弟结婚了。
6.2.
再继续说弟弟看我卖多肉卖的还可以,就说回来。他应该是看了当时我在博客上记录知道的:
他那一年在临沂也换了三个工作,第一个嫌太累,第二个嫌挣不到钱,第三个是卖茶叶,当时正在卖茶叶。
弟媳那时候在一个公司上班,孩子让岳母看着,也打算让我妈去看孩子。
我想弟弟回来也挺好,安稳点,而且我始终觉得我和老公弄多肉不是长久之计,等我家孩子大点,我们还是要回上海,想让她在上海读书,家里这个大摊子,肯定要有人管,那么弟弟就是不二人选。
可是我彻底想错了。
6.3.
他是在我们刚蒙上大棚的那个腊月初回来的,大棚里老公正在刨花畦,垒花圃,运沙子稻壳,我则忙着种植和销售,还要一趟趟地去进货。
刚回来很好,帮着我老公干活,也很能干,干了不到二十天,就过年了。
过了年他说他要自己干。
当时五亩地,两个大棚,我们用的是前面一个棚,后面还有一个棚没收拾出来,他就开始整钢管蒙大棚。
他说自己干的时候,其实我就有点生气了,我说你自己干,我不给你多肉,你自己去想办法。
他听我不给他多肉,就开始各种闹。
说要是在一起干的话,要平分每天卖的多肉钱。
他把大棚压上,就是两个大棚一个给我们。我爸居然也同意,说他当会计,当天卖了当天结算。
我那时候想我要他大棚干么呀,再说那大棚我始终不觉得就是他的,当初建棚的时候,主力还是父母。
而且说到地,他也只占五分之一,父亲、母亲、妹妹和我都有份,因为我的户口放学校两年之后就转回老家了,当时读书的时候地也没抽走,妹妹结婚后户口也没动。
但是农村的风俗是女儿结婚了,娘家剩下的一切都是儿子的,包括有劳动能力的父母都是他的。
另外,我这还有我姐那十五万的房子抵押贷款没还呢,况且我卖了多肉的钱,一大部分要用来引进新品种,我着实愤愤不平了。
这鸡还没养大的,就都想着来杀鸡了。
当我坚决表示不同意的时候,他居然和父母说,再不同意,他就一把火把大棚烧了。
我父母也深知他的脾气,以他的个性,这事他绝对是能做出来的,他确实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
那时候我也想着重新找大棚直接搬走算了,但是后来我觉得,我要是搬走了,那弟弟不更啥也没有了,到时候还是父母跟着受罪,能帮还是要帮他一把。
6.4.
我决定跟他谈一下,我付给他大棚租金,他可以自己去上货,也可以从我大棚里拿砍头,到时候卖的多肉给我一半钱就可以。
他也同意了,春天就开始从我大棚里拿砍头,另外我也加紧进各种品种。
那时间他就开始种肉,还比较消停,我则边进边卖。
夏天之前就把我姐那十五万贷款给还上了,还进了很多多肉。
那时候多肉特别好卖,光淘宝的单子每天都能有一千多块,还有进棚来买的,批发的。
春天很快过去,就到夏天多肉休眠了,因为第一年度夏,要加遮阴网,要防水,都是试探着来的,一个夏天也损耗了不少。
年冬天,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压塌了很多大棚,我们用的那个棚,因为新,没什么问题,弟弟那个棚的柱子头有些变形碎裂,但棚没塌(后来稍微加固了一下,到现在还是好的)。
但是从那以后,本来和我们有说有笑的弟弟,就变了脸,估计也是担心他的棚塌了,就又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再一个估计是看到我在不停地卖多肉,心理也不平衡。
因为他棚里的多肉都是我棚里的砍头,小一点,品种都一样,他又没去弄新品种,因此去买多肉的人,也是我宣传过来的人,肯定都直奔我这边。
也就是我说,我只要在那里,他卖多肉始终受限制。
终于在年的时候,他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变相地赶我们了。
催我交租金,那时候他其实也在网上也开始卖货了,并且掰了我很多好品种的叶片卖了,说实话当时我自己都没怎么舍得卖。卖了也钱不给我,我也不跟他要。
记得有一次,我刚进过来的桃蛋,他拍了要卖,我说那个等等,又加了一句,你要卖的话自己可以去进点卖,结果他当场就翻脸,拿起一个小锅就朝地上摔了,我看这架势,赶紧走了,不走可能连人也打。
短信大体是这么说的,让我抓紧交租金,要不交租金就要撤我的资产(大棚上的棉被),什么什么要和我绝交这类的,还不要让我把这事告诉别人。
我看到那个短信的时候,我的心咚咚咚地不受控制地跳,我知道,我必须得走了,这是赶我走的信号了,他觉得我在那里一天就挡着他的财路一天,另外当时弟媳还在临沂,说都在一起怎么干,意思是我们要是在那里,她就不回家。果然,我们走了之后,她就回来了。
我给了他租金,告诉他我会到期就搬走。
6.5.
那时候,得知我们要搬走,林海花田的一个经理想让我们去他那里,布拉格香草园的老板也想让我们去他那里,还有喜田农场老板,也是我和老公的高中同学,也想让我们去他那里,但经历了一劫,最终我决定还是搬到婆家去。
婆家离我娘家四十多里路,那时候公公已经股骨头坏死,婆婆也经过第一次中风,体力上肯定都帮不上我们。
就找了老公的二叔二婶帮忙,公公的弟弟和弟媳。
老公回家建棚,我在娘家大棚先卖着,当时雇了三个人,两个帮忙包装,一个帮忙选肉,我淘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