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放窍疗法
项目类别
传统医药项目级别
年10月,传统中医放窍疗法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基本情况
传统中医放窍疗法于清末由胡肇魁先生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外科捏合术(今传统中医放窍疗法)从而问世,经第二、第三至现在第四代均以师徒传承的方式掌握精湛的放窍疗法技艺,从而使传统中医放窍疗法代代相传。
传统中医放窍法通过望闻问切,确诊病后,再经捏、掐、点、煨提、刮、灯花、针刺、放血几个环节,全部过程传统精准。传统中医放窍疗法利用传统方法打通人体气血经关窍,不需要服药和做手术,使患者恢复健康。二、主要特征
以望、闻、问、切的方式确诊病情,到捏、掐、点、煨提、刮、灯花、针刺、放血,整个环节采用传统中医放窍疗法,既不给病人服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又不需要手术,保证身体的完整性,形成了东坡故里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中医治疗技法。三、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据《眉山县志》(年版)第页记载,清末时期,眉山人胡肇魁先生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外科捏合术(即传统中医放窍疗法),百无一失,传统中医放窍疗法由此问世,至今已逾一个多世纪。由于其技法全部采用传统中医方法,活态记录和承载了中国西部中医治疗创造实践发展传承的规律,具有历史信息活态体现价值。
2.文学价值:胡肇魁先生于医疗实践中创造了捏合术(今放窍疗法),经第二、第三、第四代传人的不懈探索和实践,这套技法由实践行为演化为文字记载,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技艺升华为创造性文学表现。这种表现推动了中国西部乃至中国传统中医的创新发展,体现了独特的文学属性,对于中国国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
3.艺术价值:以低碳生态植物油、阑草芯、火罐等为材料,通过传统中医放窍疗法,打通人体气血关窍,保持经脉通畅,从而显现出神奇的疗效。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技法已经呈现出人的健康与自然和谐相成的一种艺术,即一种对当代人生产生活有着实质性影响的艺术。
4.科学价值:传统中医放窍疗法的活态传承对自古而今的中国中医治疗历史、创造性技法的进步演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的研究和表现价值。
四、存续状况
由于该技法要求从业者既要有气功基础,又要精通人体各气血经穴位,还要天资聪慧,在给病人治疗时劳动强度大,周期长,习艺难度高,愿从事者少,此技法的核心传承全靠口传、心悟,传人难找,致使该技法从清末到现在,几乎处于唯一传承状况。由于传承者的变故,极易导致濒危。
五、相关实物及文化场所
治疗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材料:植物油、兰草芯,针、小钱、火罐、草药。
作用:传统中医放窍疗法对颈椎,腰椎,脑血栓,脑溢血,中风瘫痪后遗症,股骨头坏死,肩周炎,骨伤儿妇科杂症等病症疗效显著。
六、传承人或传承群体
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长友
△传统中医放窍疗法短视频
编辑:川报眉山全媒体中心责编:杨扬审核:杨宇大美非遗眉山瑰宝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