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49岁儿童眼科医生临终前,留字条给丈

年10月6日,“西安最美眼科医生”邢咏新停止了呼吸。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哥哥,记得我的遗体和角膜捐献一事。”

这个感动全国的柔弱女子,死后连一捧骨灰都没有留下,但是,她却留下了光明,让她的爱永远看得见。

01

年9月份的一天,医院,一位母亲抱着自己2岁多的儿子刚走进小儿眼科诊室,孩子就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扭过头把脸埋在了妈妈的肩头。

听到哭声,邢咏新立即明白,这孩子对穿白大褂的医生存在害怕心理,于是她马上脱掉了白大褂,并从身旁的一个袋子中取出了一个小熊玩具,走到这对母子跟前,晃着手中的玩具对孩子说道:“小朋友,看看小熊来找你玩了。”

小朋友这时抬起头,看了看说话的邢咏新,发现原来穿白大褂医生变成了面带微笑的阿姨,手中还拿着玩具熊在和他亲切地打招呼。

孩子马上止住了哭声,伸手去拿邢咏新递过来的玩具熊。

“小朋友,小熊好看吗?看看小熊的小脚脚,看看小熊的小脑袋,小熊来到了左边,小熊又来到了右边……”邢咏新一边对小朋友温柔轻声地说着,一边上下左右移动着小熊玩具,一边顺势仔细地观察着孩子来回移动的眼睛。

这样类似的场景,在邢咏新上班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邢咏新医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医院门诊坚持出诊。

她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头发在脑后扎成了马尾辫,给人们一种俏皮的形象。因为她这个样子,深得前来就诊的家长和孩子的喜欢,从此“邢妈妈”的称呼也就被孩子们亲切地叫了起来。

作为小孩子来说,医院和医生,甚至是医生穿的白大褂都有一种害怕和胆怯心理。又因为儿童太小,无法跟小孩子们讲道理,所以在他们哭闹躲闪、不配合检查时,邢大夫就会马上脱了白大褂,从她的百宝袋中拿出孩子们喜欢的各种玩具、卡片、贴片等,边和孩子玩,边做检查。

“学会了哄孩子,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儿科医生。孩子多大,我就多大。只有和孩子们愉快地沟通,才能准确诊断检查。”她常对身边的同事如是说,而且她也是身体力行,第一个做到。

凡是来找邢医生看病的孩子,都会觉得邢医生亲切无比,孩子从最初的害怕,到不害怕,再到完全放下防备,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邢医生就能看到孩子眼球的真实状态。

另外,为了能够和小患者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邢咏新在家里看电视时常常只看动画片,孩子们看的动画片中的经典台词她都能随口说出,当就诊的小朋友对邢医生说的动画片台词产生惊讶和佩服时,也就和邢医生亲近了起来,从而积极配合检查。

而且邢医生还有目的地去逛商场,只要觉得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她就买回来,这些玩具也成为她引导小患者积极配合检查的法宝。

只要是对小患者的检查确诊有用的方法,邢咏新是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方便观察,邢咏新在给小患者检查诊断时,她往往要蹲下来和小患者在同一个高度,而就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背后,邢咏新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02

其实,邢咏新本人除了是个医生外,她还是一个长期的重症病人。

年,邢咏新在西北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了,因为早产,她自幼体弱多病,医院里的常客。

由于父母工作单位不在一个城市,童年时的她常常随着父母两地奔波,再加上时不时住院,幼小的她慢慢养成了坚强的性格。

然而,在她4岁那年,邢咏新的病情被确诊,她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

这种病由于当时医学发展水平所限,患病的根源没有找到。而且这种病的患者全世界仅有几十人,他们的寿命,最长的也仅仅达到30岁。

在这种情况下,邢咏新每次发病,医院住几天,医院也只能按照普通病人进行保守治疗,因为找不到患病原因,所以也就谈不上根治。

就这样,医院几乎成了邢咏新的又一个家,这令她也不得不饱受这种病痛的折磨。但即使这样,她的学习从没有耽误过。

医院的常客,邢咏新深切地感受到医生和护士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也看到了他们用精湛的医术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她把这一切记在了心里。

邢咏新也因此默默喜欢上了“白大褂”,心想自己长大后也要做一名医生,为自己和病人看好病,解除病痛。

有了榜样,有了目标,邢咏新读书更加认真刻苦了。医院治疗时,她也不忘记带着课本,在医院里坚持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16岁的邢咏新终于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步,她以优异成绩进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她终于可以去解开这么多年来困扰自己身体的病因了。

经过医学院系统学习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终于查询到自己所患的病叫“过敏性紫癜”。

这种病的根源是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当减少量积累到一定数量,且打破平衡后,就会引发全身过敏性反应,病情就会复发。

如果邢咏新稍不注意,体表创伤失血,甚至就连女人正常的生理期的失血,也会引起疾病复发。她就像一个“玻璃娃娃”,平时得处处留心,避免受伤。

这种病严重的时候,患者的血管会向外渗水形成水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一旦形成脑水肿,就会压迫脑部神经,导致失明、失语、失忆甚至死亡。

而且,目前这种疾病,在医学上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根治手段和方法,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然而对于患者来说,要想延长生命,唯有依靠强大的内心和顽强的意志力。

03

年,经过5年苦读,邢咏新从医学院毕业了。

毕业后,她本可以到医疗行政单位干些轻松的工作,但邢咏新凭着对医学的热爱,对医生的崇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一线做临床医生。

邢咏新工作的第一个单医院,在这里,她作为一线医生整整工作了九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同时,她也深感自己的医学理论水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所以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进取,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对于前来就诊的病人,邢咏新总是热心、细心、耐心,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为病人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解除病人痛苦。

很快,邢咏新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得到了好评,而且认识她的患者无不竖起大拇指,对她的医德、医风和医术大加称赞。

年,邢咏新被评为“碑林区十佳青年”。

在临床中,邢咏新发现儿童眼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我国在其独立诊断、治疗和研究方面却存在短板,她便开始了儿童眼科方面的研究、诊断和治疗。

年的时候,在弱视和视觉发育神经可塑性等方面,邢咏新取得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她的多篇论文在世界及全国的眼科大会上交流。

同年,邢咏新被调往医院,成为部队的一名文职军医。

随着邢咏新在儿童眼科上的高超医术,医院的儿童眼科得到振兴,也使唐都医院,邢咏新也被授予了三等功,她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儿童眼科专家。

年1月,邢咏新又医院,被聘医院副院长。虽然她此时已是著名眼科专家,但她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

邢咏新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病痛也一直在折磨着她。20多年间,她既是医生,也是病人。

也正因为邢咏新自己是个多年的病人,她能深刻体会到患者的切身之痛;毕竟她的生命长度有限,她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医治好更多的患者,给患者带去光明。

04

随着邢咏新医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不断增加,她每天都在延长出诊时间,尽量多看一些病人。

每天超时的出诊和劳累,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年,邢咏新的病情加重,多次在工作中发生昏厥,双腿的疼痛也在加剧,有时都痛到她已无法忍受的程度。

原来,邢咏新下肢负重关节已经出现多处股骨头坏死。但她还是放不下手头工作,由于耽误时间太久,邢咏新的双腿此时已经严重到无法站立,她只能依靠轮椅。

可即使是这样,也没能阻挡她为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此时的她,腿疼时,就吃两片止痛药,坐着轮椅出诊;有时头脑不清醒时,就吸着氧气为病人检查;甚至有时在为病人检查时,她的护士会为她送来药物让她服用。因为她同时也是病人啊!

就这样,在她的医治下,许多少年儿童摆脱了眼部疾病的困扰,重新见到了光明。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邢咏新的病情也越来越重,而且住院治疗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每一次住院都会收到病危通知书,家里的病危通知书都已收集了很厚的一沓。

但邢咏新凭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多次与死神较量,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然而,每一次,她的身体都会变得更加虚弱,脸色也大不如从前。可她仍然会面带微笑,认真仔细地为患者看病,凡是知道她病情的人,任谁看了心中都会隐隐作痛!

严重的时候,她的腿部皮肤出现大面积坏死,同时,还伴随着血源性骨髓炎、败血症和心衰等一系列的症状。身体出啥症状,邢咏新就吃什么药来压制病情,虽然经过住院治疗有所好转,但却始终没有办法痊愈。

在面对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时,邢咏新却更关心孩子们的眼睛健康问题,也更理解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急切就医的心情,因为作为病人,她更知道病人的痛苦和煎熬,她也会常常想起小时候自己住院时医生和护士对自己的关爱。

就这样,坚持到年“三八”节前夕,邢咏新被评为“西安市最美丽的女性”。

然而,邢咏新此时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不仅大腿内侧的皮肤组织全部坏死,还严重浮肿变粗,同时还伴随着身体间歇性的发热。

然而在常规性治疗后,邢咏新的身影又出现在了门诊。可是她浑身的剧烈疼痛,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力才能够忍受住啊!

年的1月份,邢咏新的腰部和肩关节也开始痛起来,整个人的活动已经受限。

可即便如此,邢咏新依旧坚持接诊,为孩子进行诊治和手术。因为她知道,她这是在和时间赛跑,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坚持不到几个月,邢咏新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医院的ICU病房,但这一次,无论使出何种治疗手段,她的病情却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

7月份,正值暑假期间,许多慕名而来的家长由于挂不上她的号,便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by/11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