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成果

股骨头坏死,可分为非创伤和创伤性两大类。在我国,引起非创伤性ONFH的主要原因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又称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激素)及长期大量饮酒;其他少见原因如镰状细胞贫血、减压病、高雪病等。创伤性ONFH的主要原因为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其次为髓臼骨折、髓关节脱位等。有时髓部无明显骨折脱位,但有严重的髓部扭挫伤也会发生股骨头坏死,推测系髓关节内血肿引起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我国系骨坏死大国。依可靠依据推测,我国每年新发ONFH在15万~30万之间,累积需治疗病例可达到万~万,此数字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对ONFH的自然病程研究显示,未经有效治疗,约70%~75%的ONFH从开始发病算起,在1~5年将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约87%塌陷的股骨头将在1~3年内进展到必须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程度。由于ONFH,特别是非创伤性ONFH多累及中青年。研究显示,中青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中长期(≥20年)疗效仍难预料。因此,寻求保存患者自身关节的治疗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

目前临床应用保存关节的治疗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西药物、保护性负重、电磁场、高压氧等);微创治疗(体外震波、细针髓心减压等);病灶清除加各类植骨术(打压植骨、带血管或不带血管排骨、髂骨移植、带肌蒂移植、多孔钽棒支撑等);截骨术(经股骨转子旋转截骨、内、外翻截骨等)。各种疗法,如适应证选择恰当,均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研究发现,各类植骨术失败的共同原因系股骨头坏死的软骨下骨板不能得到完全及有效的修复,最终导致关节软骨面塌陷而使关节功能受损,细胞治疗包括骨髓移植可能系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相关骨髓干细胞移植及组织工程研究方兴未艾。应用到骨坏死的治疗也初见端倪。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已初显疗效,但问题不少,需进一步研究深化、提高。

对非创伤性ONFH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两者关系密切。有些学者将非创伤性骨坏死称为骨髓MSC病。因此,采用细胞治疗ONFH在临床试用。

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激素还是乙醇引起的非创伤性骨坏死,其发生部位均在含黄骨髓的骨儒处,而富含红骨髓的骨髓,如儒骨、胸骨及椎体骨,罕见发生骨坏死。同时也发现,激素等引起的骨坏死,罕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Legg-Pe1thes病本质上不属于骨坏死,而是骨骺软骨炎,其有完全的自行修复能力)。从而推测红骨髓具有对抗骨坏死的作用,也为红骨髓治疗骨坏死提供了线索。

手术技术:1、骨髓血采集全身麻醉或者脊椎麻醉下,无菌条件在双髂嵴采集。2、骨髓血分离浓集将放置在血袋中的血过滤以除去血块和脂肪。3、股骨头髓心减压,BM-MNC植入患者仰卧位放置在骨科牵引床上,克氏针作导针穿入坏死病灶中。

临床疗效:各临床单位报道,发现对早期(I、II期)中小面积坏死的ONFH疗效是肯定的,对中晚期(III、IV期)坏死面积大(C型)疗效有待提高。

问题展望:浓集自体BM-MNC治疗ONFH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各学者报道的疗效差别很大,说明移植技术的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使疗效有可重复性。

1.关于患者年龄目前应用BM-MNC治疗ONFH的比较研究发现,年龄与疗效关系密切。年龄轻者(≤40岁)与年龄较大者(≥50岁)有显著差异。其原因系BM-MNC中含有MSC的数量减少及MSC的增殖能力下降所致。因此,目前提倡在年轻人中应用此法,用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宜慎重。但如有新技术介入,有希望扩大年龄范围。

2.如何进一步提高植入的MSC的成骨及成血管能力系目前应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体外培养、定向成骨及成血管肯定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但鉴于目前采用胎牛血清进行细胞培养,植入人体后的潜在问题仍难以预定,故暂不能用于临床。如能采用自体血清培养基或无培养基扩增,有望在临床应用。

3.目前无论是骨髓干细胞移植,还是组织工程骨植入,影响临床疗效的最大障碍是细胞或组织植入后如何从宿主骨中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使植入的细胞存活、分裂、增殖。无论从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病例观察,发现植入的骨髓干细胞成骨和成血管仅限于病灶清除后邻近宿主骨的缺损边缘部,而植入缺损区的中央部与人工骨或导体骨混合的骨髓干细胞仍不能成活,人工骨仍难以转化。如何使植入体内的细胞及人工骨获得持续的、足够的营养仍是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jc/10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