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六集粮丰安天下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30:00

他们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保护黑土地,让北大荒变北大仓。他们攻克种源危机,推进种业振兴,让中国饭碗里有菜有肉、有滋有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凌晨2点50分,53岁的孟庆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半小时之后,阳光将点亮这个中国东北边陲的农场——黑龙江北大荒七星农场。

北大荒是中国的著名粮仓,每年产出超过亿斤的粮食,以全国四十二分之一的耕地,足够供养1.6亿人全年的口粮。

孟庆山所在的七星农场,是北大荒个农牧场之一。北国春迟,每年5月,北大荒才迎来插秧的时节,这也是孟庆山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农场需要在10天内完成所有稻田的插秧工作。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你要是插秧晚了,整个水稻的生长进程就推后了。你等到我们这里,基本上每年的“十一”,就已经下霜冻了。霜冻了之后,水稻就是停止生长。“错过农时就是灾”,所以说我们的农时要求也特别地紧。

眼前一望无际的黑土地,面积足有万亩。如果靠人工完成插秧,需要整整10万人。而年至年间,黑龙江省农业人口大量减少。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作为农场的农机科主任,从年开始,孟庆山和同事们就一直在琢磨机械化种地,推广农机,减少人力。

年,农场生产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8%以上。原来需要10万人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减少到了1万人。

但老孟却并不满足,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再进一步,直接搞无人农机,让机器学会自己下地干活呢?

年,中国第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诞生。

年,孟庆山向农场申请了亩试验田,开始无人农场的探索。

经过近三年试验,今天老孟准备在试验田开展一次全新的试验——多台无人插秧机协同作业。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发出指令,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插秧机在农机仓库里自己动了起来,一前一后向稻田驶去。

与此同时,田边大棚里,满载着秧苗的轨道车也自己出发了。它沿着田埂与插秧机会合。原来每台插秧机需要专人负责操控,而现在只需要一个人,看着屏幕,就能轻松操作这九台机器。

凭借卫星导航指路,插秧机笔直前进,精准插秧。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50亩地的插秧。为接下来更大面积的无人插秧作业,开了好头。大家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天色突变,暴雨劈头盖脸下下来。但老孟他们却没有找地方避雨,反而继续在地里观察着无人农机的工作情况。

农业生产,大多是露天作业。风吹雨打,是对农机最大的考验。在老孟看来,这场雨恰恰是暴露问题的良机。果然,出事了!大家发现,刚刚还直线行驶的农机突然跑偏了。

孟庆山浑身浇得湿透,在大雨中检查机器。他有股骨头坏死的疾病,泡在冰冷的水田里,对他来说,每走一步都十分痛苦。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春天的泥水是非常冰冷。灌包或者在地里时间长了,我的脚都会抽筋。

经过雨中一个小时的排查,偏航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无人农机采用了卫星导航,由于阴雨天的云层遮挡,卫星信号会比晴天有所衰减,造成无人农机跑偏。这时候,就要重新调整地面设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将来这些东西真正成功的时候,那我就希望中国的农民,就坐在家里,或者坐在办公室里边,就可以从事这些生产了。

险情解除,机器重新定位后,又走起了漂亮的直线。

风里雨里忙活一天,大家都疲惫收工了,但老孟没有走。还是老习惯,再晚再累,他都会把农机清洗干净再离开。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心情也是特别地舒畅。我们都幻想着,今天我们所改造的农机,在未来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智能的机器,去完成我们的农业生产。

多台无人插秧机协同作业的试验任务圆满完成,老孟开始琢磨如何利用这些机器施肥。这关系着黑土地保护的大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黑土地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耕地中的大熊猫”。自然条件下,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年到年时间。然而开垦多年后,黑土地正面临着退化、流失的问题。

为了保护黑土地,年,七星农场成立了黑土地保护重点实验室。

今天,老孟在施肥之前,先来到了实验室。他想了解一下如何精准施肥。

一亩地增施克硫酸锌,每平米只增加不到一克,如此细微的变化,怎么精准控制呢?

这是一台被孟庆山他们改进的无人插秧机,可以一边插秧一边施肥。车轮位置还增加了一个探测器。机器插秧驶过水田的同时,就能探测到土地里的电解质数据,实时传送到插秧机上的微型电脑进行分析,决定播撒化肥的多少,不让一颗多余的化肥掉落到黑土地上。

田埂旁,摄像头监控水稻长势,通过大数据实时比对,给出施肥、灌溉等精准生产建议。万米高空中,高分卫星实时监控病虫害。无人农场,助力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

走在田埂上,看着泛青的稻苗,老孟似乎看到了几个月后,黑土地上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象。

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那个时候是最欣慰的,尤其一阵微风吹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闻到那种稻米的香味。那时候就感觉到,这种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一样的那种喜悦。

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我们一直牢记嘱托,来打造农业领域的航母。这个航母,它是带动农民生产致富的航母。它是需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航母。

如今整个北大荒已经有14家“无人农场”在建设之中。山东、福建、广东、安徽、江苏等省,也相继开展“无人农场”的探索。十年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70%。“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人的饭碗不但要有中国粮食,也要有更多的蛋白质。让14亿中国人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科学家文杰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鸡蛋选秀”。通过强光照射,淘汰质地不均匀、有暗纹、有裂缝的鸡蛋。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这个蛋它不是有大头、有小头吗?到这儿以后,都让它大头冲上,蛋大的,出的雏鸡个头就大,蛋小的出的雏鸡个头就小。

这些鸡蛋可不一般,从这些鸡蛋中破壳而出的雏鸡,关系着中国人饭碗的大问题。

四十多天后,雏鸡已经变成眼前的1只鸡,它们有一个形象的名字——白羽肉鸡。这种鸡并非中国原产。年,白羽肉鸡远渡重洋,被引入中国。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白羽肉鸡,体形比较大,产肉性能比较好,1.6公斤左右的饲料就能产生一公斤肉。主要是看它这个胸肌,肉鸡的这个胸肌很宽。这块,最大的一个特点。

鸡肉属于白肉,相比猪、牛、羊这些红肉来说,更加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且占比逐年上升。它提供了廉价、高效的蛋白质来源。

白羽肉鸡生长迅速,养殖42天后就能出栏,体重达到约2.8千克。同时,它的饲料转化率极高,只需1.6千克饲料,就能产出一千克肉。而生猪要消耗三千克饲料,才能产出一千克肉。

年,中国人吃掉了约亿只鸡,其中白羽肉鸡约50亿只。中国人“吃鸡”不再困难。

然而,作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文杰,始终心有顾虑。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中国是一个肉鸡生产的大国,我们的鸡肉产量在世界排名是第二位的。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种,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话,我们在种业上是有危机、有安全问题的。

每年,我国企业养殖出栏数十亿只白羽肉鸡。然而在一段时间里,所需的鸡苗,%来自进口。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人家的种,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刚出壳的小鸡,漂洋过海坐飞机过来的,你想想成本有多高。37美元一只。一只小鸡,刚出壳的小鸡。这还是随行就市,有的时候还要高。

白羽肉鸡产业面临的“种源危机”,并不是个例。一些农业产业缺乏核心育种技术,依赖进口的种子、种源。一旦国外断供,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餐桌。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一场种业翻身仗在农业各领域打响。文杰也开始了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的尝试。

白羽肉鸡育种,是一代一代优中选优的过程。

同时对多群鸡进行选育,每群鸡都各具特性——有的长得快,有的繁殖能力强,有的抗病性能好。让特性显著的鸡群进行纯系繁育,从后代中挑出特性更突出的鸡保留下来。如此循环往复,鸡的优点一代代不断增强,担负起繁殖千万后代的重任。

文杰和团队从全国选出了六万多只种鸡,成为白羽肉鸡育种的“种子选手”,开始了极为严苛的优选过程。

筛选的指标,包括饲料转化率、体重、胸肌大小、产蛋率等超过50项。饲料转化率、体重排名前百分之五的种鸡,将被科研人员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jc/117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