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腿上长的白斑如何确认是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53769.html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世界性难题,研究进展不快,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发病机理仍未清楚。
在上世纪60年代,许多骨坏死的致病因素逐渐被发现,尽管在一些病例中,许多导致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往往认为与骨坏死的发生有相关性,而创伤是最早被证明与骨坏死有关的病因。
早在和年,发现在潜水员和隧道工作者中发生骨坏死,并命名为“沉箱病(Caissondisease)”,之后又被称为减压性骨坏死。Axhausen在年第一次提出血栓形成可能是骨坏死发生的病因。在上世纪30年代,研究中发现在镰状细胞病和其相关的血红蛋白病所致骨坏死的病理改变。年,Pietrogrande和Mastromarino报道了第一例与激素相关的骨坏死。年,发现大量酗酒人群中骨坏死发病率明显增高,证实酒精是继激素后第二大非创伤性骨坏死的病因。
目前的理论有细胞学说,骨外机制及骨内机制学说。
1.细胞学说放射线照射、化疗药物及热损伤均可引起细胞直接损伤而引发ONFH,但此理论难以解释激素及酒精相关的骨坏死,因为生理浓度的激素和酒精对骨细胞并无毒性作用。
2.骨外机制学说在创伤性ONFH,血供中断与骨坏死的发生关系明确,但在非创伤性ONFH则不清楚。目前已观察到ONFH患者的血管内栓塞,但此是因还是果,是动脉栓塞还是静脉淤滞引起骨坏死均仍未搞清。
3.骨内机制学说发生骨坏死是血管内栓塞还是血管外压迫目前仍存在争论。一些研究显示微血管栓塞是引起骨坏死的原因,而反对者认为系肥大的脂肪细胞占据骨髓腔引起骨内压升高静脉淤滞而致骨细胞坏死。
年,Jones指出脂肪栓塞和骨坏死发生相关,他在这个领域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认为脂肪栓塞等许多因素均通过启动血管内凝血这一中间机制,最可能成为骨坏死发生的最后共同通路。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又重新对血管内凝血与股骨头坏死关系的研究引起兴趣。
Jones认为,非创伤性骨坏死虽然病因不同,但最终的共同通道为血管内凝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已显示骨坏死患者的血液中,一些能激活血管内凝血的因子已被鉴别,包括易栓(thrombophilia)和低纤溶(hypofibrinolysis)两部分,前者可增加血管内凝血的可能,后者减少自身溶解血管内凝血的能力。
1.Korompilias等对例各种原因引起的非创伤性ONFH患者进行凝血和纤溶检查,发现完全正常者仅18例,而88例(83%)有一项以上的异常,其中以活化蛋白C对抗(APC-R)最高,占33%,而对照组阳性率仅为7.5%(2/17)。Jones等研究也显示骨坏死组凝血或纤溶至少有一项异常者占82.2%,而对照组仅为30%,有两项或更多异常者为46.5%,而对照组仅为2.5%,两者差别非常显著。
2.医院骨坏死中心对中国黄种人非创伤性ONFH的患者进行检测,也有类似的发现。但与白种人种不同的是黄种人低纤溶更多些。韩国的研究结果也类似。
3.在作基因检测时发现,引起高凝的基因如凝血前因子V突变在APCR升高的患者中常见,表明有遗传性缺陷。除此之外,尚有PAI-14G/4G多态性改变,胶原酶2A1基因突变,药物转运蛋白基因突变等学说。有关基因突变与非创伤性骨坏死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前景仍难预料。但如能筛选出激素或酒精等的易感基因,则可通过易感基因的检测,筛选出骨坏死易感者,进行及时预防或有效干预,可从源头上阻断骨坏死进展,意义重大。
4.最近的一些研究试图阐明microRNAs在骨坏死致病机制,其中一些microRNAs可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成脂和成骨前体细胞。对来自人类的骨髓干细胞的研究揭示出多种microrna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
5.年,Kusumbe和Ramasamy等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他们在小鼠胫骨中发现了两种特殊亚型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s),根据其位置和功能的区别,分别命名为H型和L型,H亚型血管偶联了骨内的骨生成和血管生成,目前我中心在努力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中H亚型血管的改变及验证对H亚型血管的保护可以预防骨坏死发生这一假说。
过去几年里,对于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迅速,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学的发展,其研究侧重点开始从解剖和组织学转移。骨坏死在中国、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发病率更高,尽管原因并不十分明确,但近期一些研究发现可能与这些人种的某些特殊基因变异有关,尤其在其他发病因素如激素、酒精和高脂血症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基因变异会直接影响凝血机制造成高凝状态。在激素性骨坏死患者中血管内皮生子(VEGF)多态性的变异经常存在,这会导致VEGF活性减少,增加罹患骨坏死的几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基因异常也与骨坏死有关,因为一氧化氮的减少会影响血管生成、血栓形成和骨转换等。其他如冷沉淀纤维蛋白原、P-糖蛋白和对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新陈代谢有影响的因子等也经常存在基因异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