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的比较顽固的骨科疾病,后期以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最终丧失劳动能力为临床表现。目前国内国际对这一疾病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最后都采取了股骨头置换手术,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而截针的出现为此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大量临床验证,截针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对坏死的股骨头重新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鉴于股骨头坏死的高致残率及截针对于这个疾病确切的疗效,故本章会重点介绍。并希望能普及推广造福更多患者。疾病分期:第一期此期为出现症状的最早临床阶段,最常见症状为髋部疼痛,约半数成急性发病,成进行性,晚间较重.关节活动多有轻度受限,尤以内旋,外展为明显.亦有部分病人早期症状不明现.X线片所见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正常或相对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早期X线无改变,需用血流动力学和活检来确诊。磁共振检查可早期确诊。第二期此期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或加重,X线片示股骨头外形与关节间隙仍无任何变化,骨质变化可为多种形式,可见迷漫性骨质疏松或骨质硬化现象,可见股骨头内囊泡改变,有时可见上述现象合并出现.若见到关节面下的线性透亮区,称为新月征,是软骨下骨小梁坏死吸收的表现,表示病变由一期进入二期的过度阶段。第三期临床上疼痛持续并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患肢功能下降,明显跛行,多数需用拐杖,X线片见关节间隙仍正常,但由于软骨下的死骨在应力作用下碎裂,骨折,股骨头关节面可见负重区塌陷变平或髋臼缘下台阶明显.第四期此期是病变的后期,关节活动度逐渐消失,X线片示关节活动度变窄,关节面塌陷,骨赘增生,股骨头扁平畸型,为适应其形态,髋臼顶也随之发生变形,由球状体关节变为圆柱体关节.此期常合并骨性关节炎的发生,X线片上常难将骨性关节炎和缺血性坏死加以鉴别。注意事项一、充分重视二、戒掉烟饮酒慎重服用激素类药物易患人群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2、长期大量饮酒者3、有过髋部外伤史者4、患有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者治疗1、保健治疗①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②房事有节:对于成年人,已婚的病患者,要节制性欲和性生活,传统医学认为,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对治疗本病极为不利。2、中医治疗3、截针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证明截针对于股骨头坏死有确切疗效。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对于坏死股骨头的恢复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只要按照截针理论操作,患者的疼痛当时就可以缓解,按疗程治疗多数坏死的股骨头都可以恢复正常,配合中药口服可以大大提高疗效,缩短疗程。①截针循经取穴法:这种方法最常用,远期效果比较好。缺点是患者需要天天就诊比较麻烦,毕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朝一夕能治愈的,少则三五个月,多则要一年以上。连续针灸这么长时间病人一般不能坚持,尤其远路患者不能接受。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使用截针循经取穴原理做穴位埋线,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埋线治疗不但能达到和截针一样的效果也免去了患者天天复诊的麻烦,15天一次,一般病人都能接受。。不论是针灸还是穴位埋线部位都是一样的,只要掌握截针理论都可以操作。根据经验股骨头坏死对下肢的六条经络都有影响,所以这六条经络的经络开关都需要治疗。他们的经络开关分别是:足太阴脾经经络开关太公穴、阴陵泉、血海穴;足厥阴肝经经络开关太行穴;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开关双骨穴;足少阳胆经经络开关地足穴、阳陵泉;足阳明胃经经络开关内谷穴、足三里、丰隆穴。每条经络每次选一个穴位,可以交替使用,不论是针灸或者埋线针尖方向都要向心,针身倾斜45度,深度1寸。如果穴位点精确患者疼痛会当时减轻。没有疼痛的经络不扎。②截针平衡取穴法:这种方法适合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对于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特好。治疗前先检查患肢的痛点,然后在健侧相同的部位用长针灸针点刺到骨面,当时见效。也可以在健侧围着股骨头点刺。点刺前面的时候要避开腹股沟动静脉和神经。但是对于双侧股骨头坏死这个方法不适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