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患者中多数为北京市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合并有骨坏死及肺部后遗的患者,北京市财政局有专门经费用于集中进行康复及随访,此对研究骨坏死的自然转归(naturalhistory)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年起,连续多次(,,~)集中进行随访及康复。虽然每次不是全体患者都来齐,但由于每年随访一次,多年多次随访。使例股骨头坏死患者(93.6%)及例(89%)应用激素但无骨坏死的SARS患者均获得3次以上及3年以上的随访,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我们了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从Ⅰ期起的自然进展情况提供了可靠且足够的资料。
一、随访方法
将所有SARS患者分批集中,在进行休养及康复的同时进行随访。
(一)体检
由骨科专业医务人员对所有骨坏死患者行骨科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关节功能检查,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逐例评分。
(二)影像学检查
髋、膝或其它相应关节检查,包括MRI、CT及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
(三)确定结果
由骨科和骨与肌肉专业影像科专业人员共同阅片,每例均作各年情况对照,记录股骨头坏死病灶的变化情况,分为病灶消散,大部或部分修复,股骨头塌陷。
(四)分期与分型
分期按ARCO0-Ⅳ期分期法,医院对股骨头坏死分型法(CJFH法)及日本股骨头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对股骨头坏死分型法。
二、随访结果
(一)一般资料
1.例中,男47例,女70例,初次普查时年龄35.8岁(21~62岁)。髋股骨头坏死中,双侧86例,单髋31例。随访3~8年,每例至少随访3次。
2.髋ARCOⅠ期股骨头坏死,在6月至3年之间全部进展到Ⅱ期。
3.髋Ⅱ期(包括在普查时已进展至Ⅱ期的10髋)坏死病灶的转归
(1)按ARCO分期的病灶转归情况(表4)
表4依ARCO分期的坏死病灶转归
分期
(ARCO法)
病灶转归(髋)
消散(%)
大部修复(%)
部分修复(%)
塌陷(%)
IIa(n=26)
9(34.6%)
15(57.6%)
1(3.9%)
1(3.9%)
IIb(n=72)
5(6.9%)
10(13.9%)
43(59.7%)
14(19.4%)
IIc(n=98)
3(3.1%)
14(14.3%)
37(37.8%)
44(37.6%)
总计()
17(8.6%)
39(19.8%)
81(41.1%)
59(29.9%)
列表显示,Ⅱa期坏死塌陷罕见(3.9%),而病灶消散或大部分修复占92.3%,可见预后优良。而Ⅱc期坏死塌陷高达37.6%,坏死病灶消散或大部修复仅占14.4%,预后不佳。
(2)依JIC分型,各型坏死病灶(包括普查时已进展到Ⅲa期的7髋)的转归(表5)
表5依JIC分型的坏死病灶转归
分型
病灶转归(髋)
消散(%)
大部修复(%)
部分修复(%)
塌陷(%)
C(n=26)
9(34.6%)
15(57.6%)
1(3.9%)
1(3.9%)
M(n=42)
5(11.9%)
10(23.8%)
21(50.0%)
6(14.3%)
L1(n=58)
3(5.2%)
14(24.1%)
31(53.4%)
10(17.2%)
L2(n=77)
28(36.4%)
49(63.6%)
合计()
17(8.4%)
39(19.2%)
81(39.9%)
66(32.5%)
列表显示,C、M型预后较好,L2型塌陷率高,L1型介于其中。
(3)依CJFH分型,各型坏死病灶(包括普查时已进展到Ⅲa期的7髋)转归(表6)
表6依CJFH分型坏死病灶转归
分型
坏死病灶转归(髋)
消散(%)
大部修复(%)
部分修复(%)
塌陷(%)
C(n=26)
9(34.6%)
15(57.6%)
1(3.9%)
1(3.9%)
M(n=45)
5(11.1%)
10(22.2%)
24(53.3%)
6(13.3%)
L1(n=89)
3(3.4%)
14(15.7%)
52(58.4%)
20(27.5%)
L2(n=7)
7(%)
L3(n=36)
4(11.1%)
32(88.9%)
合计()
17(8.4%)
39(19.2%)
81(39.9%)
66(32.5%)
列表显示,L2型预后最差,塌陷率高达%,L3型次之,塌陷率高达88.9%,而L1型的转归多样,其中以部分修复多见。
(二)典型病例介绍(依CJFH分型)
1.C型坏死病灶消散。(图1)
图1女,23岁,双侧股骨头坏死,(1)Ⅰ期A型(内侧型);(2)随诊5年,MRI显示病灶基本消失;(3)随诊6年,CT显示病灶基本修复
2.M型病灶消散或大部修复。(图2)
图2女,24岁,(1)双侧股骨头坏死,B型;(2)6年后MRI扫描右侧病灶消散,左侧明显缩小;(3)6年后CT右侧病灶完全修复,左侧大部修复
3.M型和L1型病灶大部未修复。(图3)
图3女,39岁,(1)股骨头坏死左侧C1型,右侧B型;(2,3)8年后CT显示股骨头未塌陷,但修复差
4.L1型病灶消散或大部修复。(图4)
图4男,54岁,(1)双侧股骨头坏死C1型;(2)3年后MRI显示病灶缩小;(3)CT显示病灶大部修复
5.L1型病灶塌陷。(图5)
图5女,24岁,(1)左侧股骨头坏死,L1型;(2)2年后X线片显示股骨头塌陷
6.L2型病灶塌陷。(图6)
图6男,21岁,(1)股骨头坏死,右L2型;(2)1年后CT显示股骨头塌陷(↑)
7.L3型病灶部分修复(右)塌陷(左)。(图7)
图7男,49岁,(1)双侧股骨头坏死,右L1型,左L3型;(2)左侧3年后即塌陷,右侧6年后仍保持股骨头完整,但坏死灶未修复
(三)股骨头塌陷时间
从应用激素时算起至发现塌陷的间隔自6月至7年不等(表7),依赖于坏死病灶的分型(依CJFH分型)。
表7塌陷的时间间隔
分型
病灶数(髋)
普查的时间(间隔、年)
A
B
L1
L2
L3
总计
~4(1)
7
7
(2)
1
2
12
15
(3)
4
5
13
22
(5)
4
15
19
(6)
1
1
2
(7)
1
1
(8)
总计(髋)
1
6
20
7
32
66
列表显示,L2型及L3型股骨头坏死,均在自应用激素时间算起的三年以内,股骨头发生塌陷,最短者少于6月,而三年以上才发生塌陷者,均为B型及L1型。
(四)普查时未检出骨坏死的SARS患者情况
普查时未查出骨坏死的SARS患者共例,其中的例在随访的8年中,均有一次以上的双髋MRI复查,最多的达4次,最长的为8年。这些应用激素的SARS患者,在当时普查时,未检测出股骨头坏死,在以后的1~4次,2~8年的MRI检测,均未发现一例新的股骨头坏死病例。
证明皮质类固醇引起SARS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均发生在自用药开始起算的一年以内,多数在6月以内。一年以内未发生者,以后再也不会发生。当然,笔者尚无资料证明如再次应用激素是否会发生骨坏死。临床上曾诊治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最初应用未发生骨坏死,但1~2年以后再次应用激素,检出骨坏死,但为个例。
文献也显示,有基础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肾病、器官移植、严重创伤等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时间与SARS患者相类似,是否能成为定论,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SARS患者股骨头坏死自然进展的研究,为国内外首次从应用激素开始,连续8年的随访。此研究揭示了激素应用于正常人(这些患者在SARS病毒感染前均无相关基础病)骨坏死的发病率,病灶类型及转归,此项研究资料完整,随访率高(90%),资料对激素相关的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下期将介绍SARS后骨坏死治疗随访,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SARS后骨坏死系列(一)----普查的基本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