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正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如何起一个好名字,既能体现合资属性,又能不失自主车企的能动性,则考验着江淮甚至我国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智慧。
所以,这又岂是用一个“西雅特”就能打发的?
近日,据一家外媒报道,我国发改委驳回了江淮、大众使用西雅特品牌的申请,并且中国政府不允许新品牌新能源汽车中有海外品牌。而据传这一消息得到了江淮汽车和发改委方面的双重否认:江淮、大众未曾提出使用西雅特品牌的申请。
今年6月1日,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查阅《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生产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可以看到相关规定:该项目单位为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暂定名),要按照合资合同约定,充分利用合资双方资源,不断提升研发能力,设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标,创新技术合作和商业模式,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
日前,《中国汽车报》记者在走访江淮汽车期间,江淮方面也明确表示,江淮与大众所签署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资案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互利的新合资,所以新建立起来的合资企业既不使用大众的既有品牌,也不用江淮的品牌,而是选择建立一个全新的独立品牌。用江淮董事长安进的话来说,目前尚有很多细节内容需要双方共同商讨,还没有一个定论。
这样看来,江众合资后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将是前无古人的。不过,比起合资品牌所使用的名字、logo等外在的、形式上的问题,江淮与大众在合资产品上的规划倒是显得更为迅速和具体。据悉,首款合资车型将基于江淮下半年推出的iEV7S平台打造,车型为SUV,最早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
那么问题来了,新品牌到底叫什么名字好呢?毕竟时间不到一年,新能源混血车就要相继“出世”,外媒们好像挺着急的。
文:封华编辑:王琨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欢迎读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