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引发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使得股骨头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一)股骨头坏死的病因⑴外伤(髋关节骨折)
髋臼骨折:
髋关节脱位:可导致圆韧带血管撕裂,复位不及时,影响供血,成年人坏死率25%,小孩儿5-10%。
股骨头骨折部位,移位程度,骨折线方向,骨折粉碎程度等对骨折治疗均有影响,后期造成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骨坏死。
⑵激素(肾病,狼疮)
长期超生理剂量或短期过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病、哮喘、肾病、大部分都为双侧的骨坏死。
影响软骨修复,导致血液中细胞变性,堵塞血管。
⑶酗酒(长期,大量)
长期大量饮酒造成肝肾慢性损伤。
慢性酒精中毒造成体内血液粘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杂质容易堵塞血管。
酒精中毒造成的骨质疏松也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如发现两髋关节或臀后部、腹股沟区等处疼痛,年龄又在30~50岁,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
⑷先天性(发育,先髋)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半脱,全脱。
关节囊牵拉、嵌顿、挤压,导致损伤,受压之后影响供血。
发育不良:扁平髋、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前上部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血管损伤。
⑸职业病(减压,地下)
航天,飞行,潜水,煤矿等。
减压病: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
⑹其他疾病后期并发症。
关节炎、强脊炎、退行性、骨结核、骨肿瘤等。
(二)股骨头坏死临床的表现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行走活动后加重。多为针刺样、钝痛或酸痛不适。常发生在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部后侧,膝内侧,时常伴有麻木感。
关节僵直活动受限:患髋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困难,不能久站或久坐,早期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跛行:早期由于疼痛导致间歇性跛行,中晚期股骨头塌陷导致,儿童更为明显。
(三)股骨头坏死的诊断1股骨头坏死X光影像检查及表现X光的特点:
常用,简单,直观,可以反映坏死的范围,部位,塌陷的程度以及增生情况。通过人体时被吸收程度不同成像。
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
①初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1期2期:骨密度不均匀,关节表面不光滑,毛糙。
②中期:股骨头皮质塌陷的早期征象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沈通氏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③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下肢变短。
2股骨头坏死CT光影像检查及表现CT的特点:
对早期的骨坏死诊断不敏感,可以准确的反映塌陷的情况。x线多方位照射之后排列成像
股骨头坏死的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①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②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③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3股骨头坏死MRI光影像检查及表现MRI的特点:
对于骨坏死早期的诊断有特异性,可直接诊断早期骨坏死。利用强磁场使体内氢质子运动放出能量,产生射频信号,被释放出之后成像
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
早期的骨质坏死,坏死区t1w1上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1上呈中到高信号。
双线征:死骨外周为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
(四)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分期Ⅰ期股骨头缺血后髓腔造血细胞出现坏死,细胞轮廓清晰,静脉窦充血,血浆渗出,间质水肿,而后发生骨陷窝空虚,骨小梁完全性坏死,骨陷窝扩大,脂肪细胞出现坏死,但是骨小梁还保持原来的支架,密度不变,骨质坚硬度正常。
Ⅱ期坏死骨组织吸收与早期修复,此期内坏死灶周围活骨组织反应性充血,大量炎性细胞增生浸润,周围部分坏死的骨小梁被不等量、不规则的新生网状骨质所封闭、包绕、逐渐吸收骨小梁,并取而代之。
Ⅲ期股骨头内骨小梁明显变形或消失、股骨头内有大小不等囊状破坏区、周围硬化增生、股骨头持重面塌陷、骨质碎裂变形。
Ⅳ期股骨头完全塌陷,这是“坏死-修复-新生骨骨折-塌陷-更大范围的修复”的一种恶性循环。
(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策略1DSA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片上的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消除,仅在影像片上突出血管的一种新的X线检查技术。
过程:穿刺~造影~打药
DSA介入治疗的禁忌症:病人全身情况衰竭、高烧、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过敏以及穿刺部位感染的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DSA介入治疗的缺陷:同一部位血管比较多,容易相互重叠,所以需要多体位投照,时间比较长,对人体的辐射较大;有利于显示小动脉支,但对2毫米以下的毛细血管不能显示。
2减压手术髓芯减压术是股骨头缺血坏死保头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最常用于治疗1、2期股骨头未塌陷的患者,对3期股骨头已塌陷的病例也有效。通过髓芯减压可降低骨内压,增加股骨头内血液供应,同时可剌激减压隧道内新骨及血管生成,促进骨组织重建和死骨的爬行替代。虽然可观察到血管及骨细胞沿着髓芯减压隧道到达死骨,但其骨重建修复能力常常不足。
传统的髓芯减压通常用8~10mm环钻减压,较大的减压孔可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还可通过刮匙等器械有效清除坏死骨,利于新骨重建,但增加了坏死区塌陷、转子下骨折、钻穿股骨头软骨等风险;也有研究用3.2mm~3.4mm针行多孔减压,虽可减小坏死区塌陷、转子下骨折等风险,但存在减压不充分及不能有效清除死骨等不足。
3骨瓣移植腓骨或髂骨,取带血管的骨瓣移植。
4干细胞移植从患者髂前上棘抽取骨髓ml,骨坏死区用6mm空心钻行髓芯减压术后,将骨髓过滤以去除脂肪及细胞碎屑,以r/min将骨髓梯度离心,取中间层采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计数2.2±0.3×L-1,单侧收集25mL~30mL,双侧收集50mL~60mL,每髋注入25mL~30mL。用明胶海绵和骨蜡封堵骨道口,尽量减少细胞流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增加,使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压迫髓内静脉,导致股骨头内血流淤积,骨内压增高,骨细胞缺氧死亡。由此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干细胞治疗可望成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策略。
5假体置换术1.双极头半关节成形术2.有限股骨头表面置换术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全表面置换成形术
6其他治疗方式●高压氧:通过呼吸的方式治疗●臭氧:关节注射●钽棒植入:植入防止出现塌陷
●微创小针刀:松解关节粘连,缓解疼痛●封闭针:激素药止疼●各种小仪器:缓解疼痛●止疼药:口服或外敷
(六)临床治愈标准股骨头坏死临床治愈,是指股骨头坏死病人在休息时疼痛症状消失,行走时疼痛症状消失或不完全消失,负重时无疼痛症状或少量负重无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好转,X光片检查死骨消失,骨小梁形成,骨密度较均匀,股骨头骨组织部分修复,骨代谢稳定,股骨头形态不再继续塌陷与继续破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