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诱因。酒精摄入会导致体内脂肪细胞过多,进而引发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上升。由于股骨头本身的血运状况欠佳,因此更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影响。随着血脂的增高和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会逐渐受阻,导致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股骨头坏死。同时,股骨头内脂肪细胞的增多也会使得股骨头内的压力逐渐升高。这种压力的增加反而会进一步缩减股骨头的血流量,最终导致坏死后的股骨头逐渐塌陷。喝多少酒会导致股骨头坏死呢?虽然因人而异,但多数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他们平均饮酒8-10年,且每周酒精摄入量超过克纯乙醇。具体来说,如果每天饮用约24罐ml、5%的啤酒,或3瓶ml、12%的红酒,或4瓶ml、40%的洋酒,以及5瓶ml、53%的白酒,都可能面临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相较于偶尔饮酒,长期、频繁的饮酒者更易患病。特别是深夜饮酒,由于肝脏中乙醇脱氢酶活性降低,解酒功能减弱,酒精更易在体内积累。尽管股骨头坏死的进展通常为数年,但最快的情况下,仅需半年就可能发病。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迹象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髋部隐约疼痛和僵硬,这种疼痛在活动和负重时尤为明显。随着骨质破坏的加重,髋部前部和腹股沟的疼痛会逐渐显现,且在运动和负重时加剧。此外,患者还可能发现从坐姿起身、行走、上下楼梯和弯腰时感到困难,疼痛会放射至大腿和膝盖,甚至出现跛行。有的患者还会发现系携带有困难,这是关节僵硬的一种表现。但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X光检查可能无法显示异常,此时核磁共振技术则显得尤为重要。核磁共振能够精准地识别出血液供应减少和股骨头坏死的区域,为早期发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骨扫描也可用于查看血液供应减少的情况,以全面评估患者的骨骼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饮酒者常常面临双侧髋部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综合性的检查显得尤为必要。怎么办
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有望通过保守治疗来恢复,如服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疼痛,同时配合使用抗凝、扩血管和降脂药物来促进病情改善。然而,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现过晚,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X线表现基本正常且股骨头未变形、未塌陷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髓腔减压术来减轻股骨头内部压力,促进血运再生。此外,还可通过植入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等方式来加速骨修复。
若股骨头已变形、关节间隙变窄或骨小梁病变坏死,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骨移植手术,包括不带血管蒂骨移植术和带血管蒂骨移植术。对于晚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通常需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即移除患病的髋关节部位(股骨头)并替换为人工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