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骨折,怎么做到术后5小时下地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纪实

术后5小活动时下地活动

术前多学科讨论

俗话说:伤筋动骨天。骨科手术后不好好的休养怎么行?最近,医院骨科病人术后下地时间屡破纪录,继股骨头置换病人术后12小时就下地后,又一位70岁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术后5小时下地,而且病人还有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脑血栓后遗症等多系统的合并症。这么早的下地时间,是怎样做到的呢?为此,我决定一探究竟。

威县章台镇的李大爷因车祸住进了医院,经诊断为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恐怕今后再也站不起来了”,大爷的家人也是一筹莫展。但是在医院多学科协作下,不仅仅为老人顺利完成了手术,而且术后5个小时就下地站立了。“真没想到老人这么快能站起来,起初我们也有担心,但是在医生护士的专业指导下,我们也有了信心”,老人的子女这样高兴地说。

专业的术前评估

“患者因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入住我院,需要手术,对于年轻患者这种手术处理起来很简单,无论全麻还是腰麻都不是问题。不巧的是老先生有着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梗塞病史已经10年,3个月前又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手术麻醉有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医生一直难以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

“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术前多学科讨论会,邀请了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科、神经内科、肾内消化科、内分泌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护士长、责任护士等进行讨论,以决定该病人是否手术,并保证病人安全最大化。医务人员就患者手术指征、禁忌症、术中麻醉、术后治疗、护理和康复等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讨论,最后决定:如果不手术,卧床半年才可能下床活动,而老人如果卧床半年,可导致深静脉血栓、肺炎等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可能达到90%以上,而积极手术的死亡率为10%,如果没有绝对禁忌症,最好手术治疗。

如果手术,就要解决麻醉风险,麻醉除了要确保术中无痛,保障围手术期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术前、术中的血压、血糖如何控制?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和肾功能的相互影响?麻醉师和医生们反复讨论:血压过高,可能会造成术后心梗、心衰的风险增大,如果血压过低,则可能会再次发生脑梗,这些都对患者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威胁。最后,麻醉初步确定采用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给予良好的自控镇痛,把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

精准麻醉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当日,麻醉科齐医生早早来到手术室,准备麻醉的各种药物和器械。不仅如此,前一晚,齐医生还制定了一个全麻的备选方案,以备老年病人腰椎骨质增生所导致的麻醉穿刺困难。

开始麻醉时,为避免麻醉穿刺的侧卧位造成的疼痛,麻醉师滴定式的给予了患者小剂量的止痛药。穿刺顺利,小剂量的腰麻药物注入,置管顺利。如果在平常就可以马上平卧了,但为了减小麻醉对患者全身的影响,足足等了10分钟才翻身平卧。手术开始后,齐医生一直守在患者旁,观察病人和监护仪的各项生命指标。血压基本保持在/80mmHg,和术前水平相当。骨科李主任高兴的说,你控制的这样好,我们骨科医生可以放心的手术了。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根据该病人术中对镇痛药的反应,个体化的制定了术后镇痛方案,效果良好。

早下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这位病人术后的早期下地,虽然有压力,但我一点也不担心”责任护士这样说。“下地之前我们都会先和主刀医生沟通,他手术的固定方式有无禁忌动作,能不能负重,然后,我会为患者能否下地进行评估,生命体征平稳,全身肌力评估5级,疼痛评分2分,可以下地。然后我向患者讲解下地的过程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有什么不舒服的及时告诉我。我们一边协助他一边鼓励他,用助行器辅助他站立,所以他在手术后5小时就下地站立了。”

术后早期下地和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患者恢复,还大大降低肺炎、深静脉血栓、褥疮等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确保了患者安全。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老人高兴得竖起了大拇指。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yunqing.com/jbzd/3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